房企融资“白名单”持续推进,银行审批贷款项目超2000亿元
【/h/]界面新闻记者|安贞
【/h/]自今年1月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以来,商业银行积极推动涉房融资。
【/h/]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视频调度会。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全国已有31个省份的276个城市建立了城市融资协调机制,约6000个房地产项目被提出。商业银行迅速筛选项目,批准贷款超过2000亿元。
【/h/]3月1日,界面新闻从工商银行获悉,截至2月22日,工商银行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累计推送项目约3800个,完成项目近100个,审批金额约400亿元,为广州、北京、苏州、郑州等25个城市的近40个项目融资约80亿元。
【/h/]在苏州,工商银行在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向两个房地产项目投放了总额1亿元的贷款,这是苏州市房地产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的首批贷款。
【/h/]界面新闻从农业银行获悉,按照金融监管总局专题会议要求,该行通过前后台联合审查、总分行高效协调等方式加快贷款审批,持续服务多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截至2月19日,农业银行首批审批贷款项目近百个,审批贷款金额超400亿元。
【/h/]在杭州,农行建立绿色审批通道,总分行与多级行高效协同。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杭州一家民营房地产项目12亿元贷款的审批,首笔贷款3亿元已投入使用,这是浙江省首笔房地产协调机制项目贷款。
【/h/]对于中国银行而言,2月底,中国银行董事长、书记葛海蛟在四川成都、湖南长沙就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进行专题调研,确保金融服务落实,推动“白名单”项目融资。目前,中国银行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的总分行两级工作专班,抽调专业骨干高效组织项目评审。
【/h/]葛海蛟表示,以协调机制“白名单”为抓手,平等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要分类施策、逐一甄别,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评估项目,启用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明确统一风险偏好,加大风险前置审批力度,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
【/h/]截至目前,已有171个城市通过协调机制向中国银行推送项目。中国银行已批准100多个项目,金额超过300亿元,近2500个项目正在评估中。
【/h/]值得注意的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2月29日召开的会议中强调,3月15日前,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建立融资协调机制,既要高质量完成“白名单”推送,又要高效率协调解决项目难点问题。
【/h/]一家中型房企人士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大中城市基本都在落实,他们房企在河北省接手了5个项目。不过他认为,会议要求建立地级市以上融资协调机制。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寻找“接盘方”相对容易。“大城市市场容量大,房企多,买家多。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即使项目在融资白名单中,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接盘方。”
【/h/]而某国有大行信贷条线人士证实了上述说法:“即使进入白名单,银行仍会根据风控模型和信用报告逐一筛选,或实地调研查看项目进展,这意味着‘白名单’是流动的,不合适的项目会被调出白名单。”
【/h/]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2月29日联合召开的会议也指出,按照“推送-反馈”闭环工作,金融机构要及时反馈项目存在的问题,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要第一时间统筹解决,项目符合要求后再次推送金融机构,共同推动融资尽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