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2024年一季报:明确战略方向,实现良好开局
【/h/]浦发银行4月29日发布的2024年一季报显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经过去年底的“百日攻坚”和今年年初的“春季攻坚”,浦发银行在2023年四季度经营发展企稳向好的基础上,巩固了积极势头,实现了今年一季度开门红。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集团口径)453.28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21亿元,同比增长10.04%。浦发银行表示,一季度,该行以“数智化”战略为指引,聚焦上海“五大文章”“五大中心”“五大赛道”,围绕“建赛道、夯基础、提质量、强队伍、增效益”的业务主线,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强化转型发展,优化业务结构,夯实客户基础。
【/h/]第一季度开局良好。2024年一季度,浦发银行主动把握市场机遇。通过增加有效金融供给、增加信贷投放、加强负债综合管理、制定有效投资策略,实现了资产负债的集约化增长,有效控制了利率,推动了一季度净利润的增长。截至一季度末,浦发银行总资产达9.05万亿元,公司贷款总额(不含票据贴现)达3.0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86.05亿元,增长6.64%。公司贷款增量增速位居股份行前列。在资产质量方面,浦发银行坚持不良压降,严控风险成本和质量管控。2024年一季度不良贷款率1.45%,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2.84%。
【/h/]“五大赛道”优势凸显浦发银行坚定转型“数智化战略”,在“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金融融合”五大赛道全面发力。在科技金融方面,浦发银行通过数智化赋能科技金融的业务发展,构建了具有“全周期、多元融通、数智化、定制化”四大特色的“普科5+7+X”产品体系,推出“普创贷”“普信贷”等线上融资产品,成为科技企业全流程创新的坚强后盾。截至报告期末,浦发银行累计服务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科技金融领域贷款余额超5300亿元。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浦发银行构建了“1个品牌+1个平台+X个创新产品”的全场景、全条线、全智能、全生态的数字化智能供应链金融业务体系。新推出的拳头产品“普联通”打通了供应链中的堵点,截至一季度末,已为282家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浦发银行累计服务核心供应链客户2,023家,服务上下游供应链客户2.22万家。在普惠金融方面,浦发银行打造了“轻准入+快复制+全覆盖”的普惠金融新模式,推出了一系列“惠”产品体系:惠按揭贷、惠闪付贷、惠链贷、包惠贷,为个人贷款提供便利;面向小微企业,浦发银行从数字产品、数字生态、数字基础设施三个方面重构普惠金融的生态,实现全流程一体化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普惠公司两口径贷款余额439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5亿元。在跨境金融方面,浦发银行推出“6+X”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依托对公业务、金融市场、财资管理、跨境托管等场景优势和综合金融服务,为中资企业“走出去”、境外企业“引进来”保驾护航。截至报告期末,浦发银行跨境活跃客户2.7万户,CIPS外资及境外同业参与客户129户,保持股票市场领先地位。2024年一季度,浦发银行办理跨境业务1.2万亿元,代理结算业务笔数同比增长42%,结算金额同比增长105%。在金融理财方面,浦发银行加快平台运营基础、客户管理与服务体系、产品服务体系、数据管理体系、智能运营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线上线下金融服务能效。截至报告期末,AUM个人客户(含信用卡)1.6亿户,个人金融资产(含市值)余额3.76万亿元,个人存款余额1.44万亿元。
【/h/]积极助力国家区域战略2024年一季度,浦发银行进一步巩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优势和特色,持续加大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空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以及普惠、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截至报告期末,长三角地区贷款余额1.74万亿元,存款余额2.16万亿元,继续位居股份行首位。在京津冀地区,浦发银行大力支持雄安新区和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将国家公园建设与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型升级、区域产业批量转移紧密衔接。截至报告期末,京津冀地区贷款余额4814.58亿元。在粤港澳大湾区,浦发银行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聚焦重大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民生交流合作等。截至报告期末,粤港澳大湾区各项贷款余额6718.06亿元。
【/h/]全力支持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作为总部位于上海的旗舰金融企业,浦发银行全力支持上海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五个中心”建设,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从上海发展规划和重大产业布局出发,充分挖掘业务发展机遇。打造特色客户经营优势,助力上海“四大功能”建设。截至报告期末,浦发银行上海分行贷款余额6493.98亿元,在股份行中排名第一。
【/h/]浦发银行表示,将牢牢把握2024年这一关键之年,坚定信心,发扬基因优势、区位优势、效率优势、机构优势、专业优势,以特色优势积蓄发展新动力;顺应趋势,把握数字化浪潮,用好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前瞻布局、精准破局,以洞察力和判断力找准发展新方向;乘势而上,在“数智化战略”转型的重要节点下好先手棋,在世界一流企业的“坐标系”中落脚,以坚韧执着的精神为建设金融强国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