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托管基金启动专项核查整改 严监管推动私募行业正本清源
近日,中国资产管理业协会向部分私募管理人下发通知,对目前未托管的私募基金开展专项核查整改。此外,中基协还要求私募机构对全职员工不足5人或高管缺位的情况进行自查整改。与此同时,中基协也开始对部分私募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结构不断优化,机构质量不断提升,强化行业规范和“扶优限劣”导向更加鲜明。鉴于私募行业时有发生的风险事件,监管正在逐步收紧。
非托管私募基金的核查和整改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中基协近日向部分私募管理人下发《关于开展未托管私募基金专项核查整改工作的通知》,对目前未托管的私募基金开展专项核查整改。
根据《通知》,本次专项核查整改的适用范围如下:截至本通知发布之日,根据管理人在基金业协会AMBERS系统中提供的信息,存在管理人持续经营且未管理的私募基金。具体核查整改要求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托管和审核要求:自通知发布之日起3个月内,非托管私募基金应当聘请托管人;提交2023年由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鼓励聘用私募基金服务机构提供份额登记和估值核算等服务。
二是待清算基金免于整改:三个月整改期结束前已清算的基金可以免于整改。
三是整改完成前的限制措施:相关基金整改完成前,不得新增投资者、不得新增募集规模、不得延期,基金合同到期后进行清算。
四是材料提交方式及要求:如需提交审计报告,管理人应在整改期间通过安波士系统产品“年度财务监控报告”栏目提交相关资金的2023年度财务监控报告。聘用份额登记、估值核算等托管机构或基金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应在整改期间通过AMBERS系统“重大产品变更”栏目提交相关基金“托管或外包服务机构信息”变更情况,并根据页面提示上传相关文件或协议等证明材料。
整改期结束后,中基协将对未完成整改的管理人及相关基金进行风险核查,并视情节轻重采取信息披露、约谈、暂停新产品备案等自律管理措施。未托管的私募基金应当继续由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审计,直至清算结束。
频繁的检查和整改行动
除了无人管理的情况外,中基协还要求私募机构对全职员工不足5人或高管缺位的情况进行自查整改。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中基协近日向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下发通知称,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第八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有不少于5名专职从业人员。同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指引第1号——基本经营要求》第九条对“专职从业人员”的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此外,《登记备案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保持管理团队和相关人员的充足和稳定。高级管理人员应持续符合《登记备案办法》中的相关岗位要求。原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章程或者合伙协议的规定,由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更换,并在六个月内聘任符合任职条件的高级管理人员。长期缺席不影响内部治理和业务运营的有效运行。
对于专职从业人员不足5人或高级管理人员缺位的机构,中基协要求其按照《登记备案办法》及配套指引的要求进行自查并及时整改,不得影响其业务的有效开展。后续仍不符合要求的,将视情节轻重根据《登记备案办法》的规定对私募基金管理人采取书面警告、要求限期改正、公开谴责、暂停备案、限制相关业务活动、注销登记等自律管理或纪律处分措施。如无参展计划,请私募基金管理人及时主动注销登记。
此外,某私募管理人近日收到中基协通知,称决定于2024年6月开始对相关机构进行现场检查。相关机构需要做好准备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通知称,检查期间,机构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应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在岗配合检查,并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决定是否开展延伸检查。如果涉及挂靠机构、合作机构、外部机构等机构和人员,机构需要协调上述机构提供材料并约谈相关人员。对于拒绝或不配合检查的,中基协将依法采取自律措施。
监管趋严趋势明显
一位第三方平台产品总监认为:“目前私募行业和私募机构的全流程监管和整体制度建设都比较健全,但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涉及新老划分的历史遗留问题仍处于灰色地带,比如早期成立的非托管基金产品。”因此,许多专家建议,应要求所有仍在运营的非托管证券产品增加托管或要求到期清算,以防止风险事件发生。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部门近期频频对私募管理人开出各种罚单,中基协也在开展各种专项检查,这是对近期风险事件的回应。未来,严格监管将成为常态。
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结构不断优化,机构质量不断提升,强化行业规范和“扶优限劣”导向更加鲜明。截至6月11日,中基协网站显示,今年注销的私募共有861家,涉及注销协会、自愿注销私募或注销未管理满12个月等情形。与此同时,今年仅有62家私募完成管理人登记。
随着8月1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作指引》正式实施,从监管效果来看,无疑将进一步整顿“小、乱、散、差”业态,这些基金管理人可能很快就会被出清,有利于净化行业生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私募基金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和不合规私募的出清将促进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从而推动行业生态的逐步完善。从私募管理人角度看,要提高政治意识,加强风险防控,强化投资者保护,提高专业能力和内控水平,积极承担责任和使命,服务国家战略,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