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道式向制度型转变 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奏响发展强音
东海之滨,黄浦江畔,上海这片改革热土,继续奏响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创新交响曲。
在6月20日举行的陆家嘴论坛2024全体会议上,与会者认为,近年来,中国金融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基于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注重制度开放,以促进高水平的金融开放。同时,上海可以进一步发挥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作用,在机构开放方面先行先试。
向机构开放过渡
对外开放一直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金融要素市场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外资金融机构引进来层出不穷,充分显示了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积极效应。这一切都离不开金融业机构开放的稳步推进,包括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放宽外资机构和业务准入条件、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等。
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财务官兼中国区联席首席执行官何耀东表达了对外资进一步参与中国市场的期待。他表示,未来,金融监管部门有望在制定监管法规、市场准入要求和日常监管指标的过程中,继续充分考虑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特点,逐步实现基于风险分析的“差异化监管”,以进一步促进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使其能够为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做出贡献。
毫无疑问,中国金融业的大门会越开越大,进一步推进金融业的高水平开放成为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要推进高层次的金融开放,重点是制度开放。“金融开放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不同时期对开放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中国的金融市场开放一直是渐进和管道化的。当前,基于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建设强国的要求下,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将金融资源和要素流动驱动的开放转变为制度性开放。”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秘书霍英利说。
中国银行行长刘锦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世界上所有金融强国都是高度开放的,中国建设金融强国也必须注重制度开放,在规则、制度、管理、标准等方面尽快与高标准的国际规则接轨。下一步,稳步扩大金融领域的高水平开放,应该从制度开放入手。
多方面努力推进建设。
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还是有缺口的,是制度层面的开放。除了不断拓展公开渠道,优化规则机制,业内人士认为,还应立足国情,从法治建设、风险管控等方面入手。
法治是高水平制度开放的基础。霍英利认为,从金融市场开放的角度来看,机构开放非常有利于营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法律环境,保证境内外投资者享有同等的合法权益,保证金融市场活动合法合规开展。建议对标准较高的经贸规则,特别是金融领域的一些规则,简化限制性措施,以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风险控制是高水平机构开放的底线。“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增强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控能力,是金融机构自身业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金融安全的需要。“刘进进一步说,要放手去管。在“引进来”方面,在扩大市场准入的同时,全面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在“走出去”方面,随着金融机构境外业务的拓展,要关注跨境投融资渠道的潜在风险传导,加强境外业务风险管理,不断提高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和风险应对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国特色是高层次机构开放的方向。推进制度开放,要从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开放路径。在中国再保险集团总裁庄干之看来,我们在机构开放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融合和借鉴,也要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和创新。他说,在构建全球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中国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主导、引领或参与的作用。通过金融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一方面促进改革,另一方面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双循环,为深化改革开放做出应有的金融贡献。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王凤海透露,上期所正在筹划高层次、全方位的机构开放,将在证监会的统一指挥下逐步对外开放。
推动上海先行先试。
上海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和重要窗口,也是金融高层次机构开放的“头雁”。
近年来,金融业对外开放重点项目陆续落地。例如,国内五大银行参与设立的六家新设立的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外资控股合资财务管理公司和超过一半的新设立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已落户上海。上海还充分依托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优势,开展高水平跨境贸易投资试点,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资本市场。
刘劲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十余年,贡献了全国近一半的制度开放创新成果,是真正的改革开放试验田。要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载体,推进上海制度性开放。“未来,我们希望给予自贸区更多改革创新的自主权。”
此前(6月4日),上海* *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周孝全透露,下一步,上海将从金融管道开放向机构开放转变,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推进金融高层次机构对外开放,包括进一步“互联互通”、建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国际再保险中心水平、创新人民币计价的国际期货期权等。进一步“对标桌子”;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在提升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发展自贸区离岸债券等方面参与地方立法;进一步“增量提质”,修订《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提高金融中心法治化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6月19日上午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也表示,要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推进更大范围内的高水平协同开放, 并鼓励上海依托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和银行外汇展业试点,有序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复制推广上海高水平开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