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各方共促创投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创业投资十七条”),围绕创业投资“投融资、管退出”全链条,提出17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和管理体制,积极支持创业投资做大做强。
据近日参加母基金2024年度论坛暨第五届庐江创投论坛的业内人士分析,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中国创投行业各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创业投资十七条”是继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国家层面出台的又一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文件。相关促进和优化措施的实施将为风险投资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论坛期间,行业拐点何时到来,如何培养耐心资本,如何拓宽退出渠道,成为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话题。
修行者还是要练好内功。
在中信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建华看来,“创投十七条”等政策将对行业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利好细则出台。但从基金经理数量、管理规模、退出节奏等维度来判断创投行业是否已经到了拐点,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其实行业发展有没有拐点并不重要。”金建华强调,过去十年风险投资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的,但目前的经济增速并没有那么高,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所以基金管理机构应该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金建华说,从长远来看,只要GP(普通合伙人)能为LP(有限合伙人)赚钱,筹资和投资就不再是问题。所以创投行业的从业者,关键是练好内功。
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表示,近年来,全世界一级市场的投资者在投资范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分析,过去15、16年,一级市场享受了巨大的红利,收益水平非常高,尤其是过去三年,收益达到顶峰。但是现在一级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包括盈利模式和投资模式的变化,不能再用以前的策略投资了。
【/h/]李家庆说,新范式下的投资策略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要坚持投资早、投资新、投资狠,要坚持做一些难的事、大的事、长期的事;第二,加强投资组合管理;第三,要把握交叉学科的特点。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基调,既要通过长期投资实现整体收益,又要用组合策略控制和规避风险。
“创新创业本来就很难,不要太热闹。如果行业太赚钱,我觉得会影响真正创新的推广。”建发新兴投资董事长王文怀表示,风险投资的价值不仅要看是否上市,还要看创新效果。比如创新药领域,我国创新药的基础土壤已经很好了。2023年,一批自主研发创新药的国外授权交易数量和金额达到近年来的峰值。创新是少数创业团队真正做成的关键,相应的也不需要那么多没有资质的创投机构。只有真正的创新团队实现了技术突破和成长,机构才能赚到钱。
FOF周刊创始合伙人、CEO、山雨资本合伙人张宇豪预计,今年LP投资仍将超过万亿,回报会变好,市场化资金自然会回来。
多措并举推动创投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指数研究院科技金融股权投资指数课题组负责人表示,由于科技创新企业普遍具有成长性和不确定性“双高”的生命特征,在引导创投机构早、小、硬投入科技的同时,还需要各级政府引导基金、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资助的产业基金等国有LP发挥“定盘明星”作用,围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良好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金元集团董事长谭壮龙表示,私募基金产品是最适合支持科技创新的产品。当前,国家层面对创投行业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需要进一步坚定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的决心。同时,创投行业也不要单纯为了创造价值而退缩,要以耐心资本的心态重塑私募股权投资的新逻辑。
多位机构人士表示,设定长期是培养耐心资本的前提,而构建耐心资本生态圈,如LP对GP的评估、GP对被投资企业的评估,需要更长的周期和耐心。投资科技企业不能一味追求短期的DPI和利润,否则容易助长。
北京泰康投资CEO黄圣轩表示,有关部门提出率先将国有资产和政府投资基金培育成耐心资本,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这就需要政府相关机构专业化、制度化,或者加强与专业化、市场化机构的合作,优化考核机制。
惠州SDIC总经理李俊峰表示,一级市场将在标准调整后启动。《创投十七条》提出,建立健全符合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管理制度和尽职调查、合规豁免机制,这将有利于国有母基金更好地规范发展。我们期待在市场激励和专业化运营方面有更细化的规则,让国有母基金更好地融入股权投资市场,促进行业的蓬勃发展。
关于退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应该拓宽多元化的退出渠道。
“我们现在鼓励创业者更理性地看待上市,通过并购做大做强。”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表示,在M&A的实践中,按照利润估值的相关要求,硬科技企业普遍被低估,期待出台相关措施解决科技企业的M&A估值问题。
有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优化S基金估值机制,拓展多元化海外IPO。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刘建军表示,在退出端,要严厉打击各种投机套现上市行为,为真正从事创业创新的成长型企业创造宽松的上市通道,特别是要扎实推进注册制,从根本上解决创投退出问题。
刘建军还建议,允许商业保险基金参与的创业投资基金,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决定投资项目,允许社会保险基金参与创业投资。在税收方面,它超越了公司合伙税制,适应了风险投资基金的特点,引入了特殊的税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