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三亿人!监管多次发声新市民群体保险 当前堵点在哪?
界面新闻记者|吕文琪
界面新闻编辑|周
甘肃90后外卖员段是一位因为好奇而与外卖结缘的老兵。段程明告诉界面新闻,他加入外卖行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不错。在北京经营外卖,既能满足他生活的基本需求,又能补贴远在甘肃老家的父母。
段目前没有缴纳社保,只是在甘肃老家缴纳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他说,因为外卖收入不固定,如果再交社保,对外卖来说是很大的负担。
统计显示,像段这样的新市民已经达到近3亿,占全国人口的20%以上,为城市的正常运行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以来,由于工作流动性大,异地工作,新市民的保险保障不足,抗风险能力差。
为了更好地保障新市民和灵活就业人员,监管层多次鼓励保险公司开发相关产品并出台指导意见,产品线逐渐丰富。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堵点依然存在,需要保险公司和社会各界的配合。
一批产品已经上架。
在日前发布的《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金融监管总局指出,要以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店经营者等新市民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开展相应的新型就业形式责任险、意外险等业务。
在日前举行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也表示,将为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市民和灵活就业人员量身定制保险产品。
保险已经成为很多新市民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必需品。段每天登录平台后,平台会扣除3元意外伤害保险。他已经是这项保险的受益人了。“保险是必要的。我有一次送餐的时候绊倒了,很快通过手机app得到了理赔。”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保障博士、北京城市学院副教授周玲告诉界面新闻,在对新市民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相关调研中,她注意到发生的或与工作过程直接相关的风险保障需求被提及最多;其次,关系到自己的健康和家庭;一些大龄新市民和灵活就业人员开始担心未来的养老问题,但他们普遍不知道该怎么办。
据界面消息,多家保险公司针对新市民和灵活就业人员推出了相关保障。
美团联合商业保险公司开发了适合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险产品。目前已经实现了对美团骑手100%的覆盖,覆盖了骑手自身受伤、第三方遭受损失的常见场景。此外,考虑到车友对重疾险有一定需求,第三方机构也在研究推出更适合车友的商业保险产品。
针对租房或买房的新市民,PICC P&C开发了新市民“家有保障”家庭综合保险、“关爱保障”就业租房保障计划等产品,为新市民的人身伤害赔偿、租房押金损失、电信诈骗账户安全、搬家财产损失等提供保险保障。
泰康在线的“新市民意外综合险”包含雇主责任险、人身意外险和团体意外险。以“新市民意外综合险”中的“雇主责任险”为例。这款产品不仅涵盖骑手意外身故和意外住院,还涵盖了三重责任,6元每4-4天提供百万保额。据泰康在线统计,截至目前,已为60万新市民提供保险服务,赔付总额3亿元。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也为新市民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提供了保障。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缴费灵活,最低初始投入低至100元。在保单破碎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被保险人的收入自由调整赔付金额,适合收入不确定的灵活就业人员。
截至2023年9月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承保保单63.7万份,累计保费81.6亿元;其中,新行业、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约为7.9万人。
障碍在哪里?
虽然市面上有很多保险产品可供新市民选择,但在周玲看来,新市民和保险之间还是有很深的差距。
“大部分新市民和灵活就业人员都忙于自己繁忙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所以在一些业余时间刷手机放松一下。他们很少主动认为自己应该买一些保险,也缺乏身边的人主动向他们介绍保险的基本概念和产品。因此,新市民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有广泛的保险保障需求,但缺乏主动购买保险的强烈意愿。”周玲说。
周玲认为,保险公司对新市民和灵活就业人员的了解还不够,这一群体面临的风险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保障状况、保险需求、社会交往和信息获取方式等。如果单纯设计一款新市民保险,往往针对性不强,难以激发购买兴趣,还可能增加保险机构的赔付风险。另外,没有足够的宣传渠道让新市民和灵活就业人员了解保险。
在产品设计和理赔方面,现有的针对新市民和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险服务仍显不足。以工伤保险为例,工伤保险试点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外卖骑手反映最多的问题是理赔的处理,表现为各地要求不一致、程序繁琐、理赔处理周期长。部分地区无论伤害和金额,理赔周期一般都在60天以上,难以满足骑手对高时效的诉求。部分地区生活保障费制度设计风险暴露较大,容易产生黑灰产,不利于相关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周玲建议,保险机构需要调查了解各类新市民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的风险和保险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普惠保险产品、服务方案和营销模式。此外,建立适合新市民和灵活就业人员的普惠型保险产品推广和分销体系非常重要。
关于养老保障,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裁蔡希良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研究适度提高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额度,同时优化个人养老金领取时3%的增税幅度,使中低收入者、灵活就业人员等人群全流程免税,增强第三支柱对广大免税群体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