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转型迎质变 江苏银行人均效能居行业前列
江苏银行一直致力于向科技引领的现代商业银行转型,并制定了“智慧”战略,进而将其放在“四化”(智能化、特色化、国际化、综合化)战略的首位。经过十几年的迭代,战略和效率提升驱动下的银行模式的质变,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
据悉,2023年,江苏银行人均效率和成本收入比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最好;今年一季度,该行人均收入和人均利润均位居行业第一。
一季报显示,从人均效率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表现相对较低,部分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更有优势,尤其是江苏银行,除了连续第一,还是家庭收入过百万的上市银行。
结合定期报告分析,江苏银行能够保持较高的经营效率或得益于两方面因素的叠加。一方面,业绩稳定增长是基本盘。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该行动态优化大类资产负债结构,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和自身特长,不断加大在高端制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微惠民生等领域的服务力度。零售AUM在城商行中排名第一,投资经营策略灵活,贡献不断增加。各具特色的“AUM+FPA+FICC”模式日趋成熟,在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和同频共振中不断实现自我。今年一季度,江苏银行实现营收和净利润两位数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另一方面,以智力为主导的“四化”战略是其核心驱动力。2013年,该行将“智能化”写入战略,2018年,被提升至“四化”战略之首。新董事长上任后,进一步加大了金融科技的应用和迭代改进,同时大力推进“管理收入和管理下沉”,深化敏感协同研发和服务机制。技术对业务的赋能和接入效率不断提升,一线生产力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截至2023年末,江苏银行员工总数约为1.9万人。在规模相近的银行中,该行人员配置相对精简高效,成本收入比在全行业位居前列。
有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一个传统的、资产导向的行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高效率带来的短期变化或报表数据的差异化,长期来看可能是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质的迭代,对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利税贡献、增强投资者回报都将起到积极作用,长期投资价值可能相对更好。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江苏银行最高涨幅超过20%,2021年以来最高涨幅超过70%,大幅跑赢大势。截至7月10日收盘,江苏银行股价收于7.70元/股,PB仅为0.67倍。相比其优异的业绩和稳健的增长,投资性价比表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