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资扩股紧锣密鼓 中小银行夯实资本金“安全垫”
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0家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获批定向增发,引发市场关注。在谈到募集资金的用途时,多家银行表示,将有效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资本充足是银行抵御内外部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受息差收窄等诸多因素影响,部分中小银行盈利能力下降,面临较大资本补充压力。从数据上看,2024年一季度末,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低于大型商业银行,定向增发方案获批的银行资本充足率等部分监管指标低于平均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中小银行采取定向增发的方式,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股权布局和构成,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为中小银行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中小银行角度来看,未来需要通过扩大资本补充来源、控制风险资产增长来提高资本补充能力和管理效率,同时优化公司治理,夯实风险防控基础。
多家银行发行计划获批。
近日,福建金融监管局出具的一份批复显示,同意泉州银行定向增发方案。增资扩股完成后,泉州银行应向福建金融监管局申请变更注册资本。泉州银行要加强股权管理,进一步改善股权结构,严格控制股东关联交易,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已有10余家中小银行定向增发方案获批。
例如,2024年7月,贵州金融监管局出具的批复显示,允许贵州兴义农村商业银行认购普安普惠村镇银行2500万股。认购完成后,贵州兴义农商行共持有普安普惠村镇银行股份4520万股,持股比例为82.18%。
2024年5月,湖北金融监管局出具的批复显示,湖北潜江农村商业银行定向增发方案获批,募集6220万股。同时核准潜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股东资格,同意认购湖北潜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6220万股。
2024年2月,上海金融监管局出具的批复显示,允许上海农商行以定向增发方式认购上海崇明沪农农农商行600万股。此次投资后,上海农商行共持有上海崇明上海农商行5700万股股份,占该行总股本的51.23%。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将有效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提高公司资本充足率,增强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谈及定向增发后的资金用途,多家中小银行表示将用于银行资本补充。
中小银行面临资本补充压力。
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底线,是银行抵御内外部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监管部门对银行业实施审慎监管的核心重点。然而,由于盈利能力减弱、资本补充渠道有限等因素,许多中小银行在资本充足率方面面临压力。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202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43%,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3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7%。从机构类型来看,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明显低于大型商业银行。2024年一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股份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8.31%、13.53%、12.46%和12.70%。
寻求私募的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等部分监管指标低于平均水平。
根据泉州银行数据,2024年一季度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1.6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6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7.80%。湖北潜江农村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报告显示,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1.2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9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96%。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近年来,中小银行普遍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资本充足率关系到中小银行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资本补充能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许多中小银行的“必答题”。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方式有:一是依靠“增利”的内生渠道,二是外生渠道,包括IPO、配股、定向增发、可转换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特别国债等。某城商行人士石表示,虽然中小银行拥有多元化的资本补充工具,但在申请过程中仍面临困难和挑战。从内源资本补充来看,中小银行业务模式较为单一,主要利润来源为净利息收入。目前,受利率市场化等因素影响,主要依靠存贷利差的中小银行盈利能力持续承压,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内生资本的积累。此外,近年来,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加大,拨备的增加不同程度地侵蚀了利润,减少了留存收益,导致中小银行资本不足。
从外部资本补充来看,中小银行主要服务于本地市场,在业务规模、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等方面与国有银行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此外,公司治理能力有待提高,使得中小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难以获得与国有银行同等水平的市场认可,限制了其通过外部渠道补充资本的能力。
“金融市场是银行外部资本补充的重要来源。就各种外部融资工具而言,中小银行仍面临一些约束,融资规模相对有限。”曾刚表示,目前排队上市的前景并不明朗;永续债和优先股发行门槛高,很难普及到大部分机构。
在曾刚看来,监管层不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资管新规和金融资产分类规则日趋严格。在严格监管下,中小银行面临资产风险权重上升和表外业务回流的压力,进一步加速了银行资本消耗。
拓宽内外部资金来源的补充渠道。
2024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2024年第二季度例会上指出,引导大型银行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体作用,督促中小银行聚焦主业,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曾刚表示,从中小银行的角度来看,要满足内外部挑战不断增加背景下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分母(控制风险资产增长)和分子(扩大资本补充来源)两方面不断提升资本补充能力和管理效率,同时优化公司治理,夯实风险防控基础。
业内人士表示,中小银行可以从多个维度提升盈利能力。不断优化收入结构,大力拓展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资产托管、交易银行、投资银行、金融市场等业务。,并提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比例。此外,还可以制定长期的利润留存策略。根据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等指标,采取“现金+资本化”的分红方式,引导股东支持提高留存收益比例,放大真实资本规模,加强内源资本补充。
创新补充工具,拓宽外部资本融资渠道也是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关键。业内人士表示,中小银行可以采取定向增发的形式,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股权布局和构成,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利用其专业能力和优质资源,为中小银行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此外,中小银行可以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的创新工具,探索发行可转换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增强资本结构的灵活性。“中小银行要继续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合作,积极争取中长期、低成本的政策性贷款和专项债务资金,用于资本补充和业务发展。”一位城商行人士表示。
此前,金融监管总局表示,银行应规划内外部资本来源补充,合理优化业务模式,努力提高净息差水平,通过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提高客户综合贡献度,增强核心盈利能力。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分层次安排资本工具发行,积极扩大投资者范围,提高资本补充能力。同时,银行要结合资本充足水平合理控制资产规模增速,进一步发挥资本监管对银行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