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贷款高速增长 创新实践层出不穷

ze6个月前默认797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超35万亿元,同比增长25.1%。与此同时,上市银行三季报也显示,众多银行绿色贷款高速增长,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创新实践层出不穷。

  绿色贷款余额超35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2024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7.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5.67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1.86万亿元和12.04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8%。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5.42万亿元、9.38万亿元和5.0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9%、29%和21.2%,前三季度分别增加2.34万亿元、1.51万亿元和8010亿元。

  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8.35万亿元,同比增长22.7%,前三季度增加1.02万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5.78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前三季度增加4776亿元。

  此前十年,中国绿色贷款规模显著增长。原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4.9万亿元。时至2023年年末,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达到30.08万亿元。

  记者根据上市银行三季报梳理发现,不少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都实现两位数增长。

  国有大行绿色贷款规模持续领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余额为4.9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957亿元,增长22.12%;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4.5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95%。

  股份行则紧随国有大行步伐,深入挖掘和培育绿色信贷市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浦发银行对公绿色信贷余额达6089.78亿元,较年初增长16.09%,居股份制同业前列,其中长三角区域绿色信贷余额为2582.13亿元;中信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为5791.5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01.30亿元,增速达26.17%;光大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4187.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50.30亿元,增长33.47%;民生银行绿色信贷余额3193.9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51.56亿元,增速达20.87%;平安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1551.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1%。

  城农商行中,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北京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2047.68亿元,较年初增长488.73亿元,增速达31.35%;上海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1192.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40%,该行前三季度绿色贷款投放金额647.74亿元,同比增长10.36%;沪农商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791.14亿元,较上年末增幅28.79%;杭州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1789.1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7.47亿元,增幅为15.77%,贷款余额位列浙江省内地方法人银行前列。

  政策体系日趋成熟

  自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至今,我国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日趋成熟。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未来五年,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基本构建;到2035年,各类经济金融绿色低碳政策协同高效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成熟,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在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方面,指导意见明确,鼓励金融机构利用绿色金融或转型金融标准,加大对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信贷支持力度。

  10月,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从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旨在通过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意见指出,要着力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发展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产品,强化绿色融资支持。聚焦区域性生态环保项目、碳市场、资源环境要素、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多元化气候投融资、绿色消费等关键环节和领域,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

  “该政策将有效推动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增强生态效益和商业可持续性。”中信建投证券ESG策略首席分析师徐建华表示,意见的出台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方向,而且为绿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平安证券研究也认为,意见是继指导意见出台后,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专项政策,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来发布的首份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文件,支持领域更加明确,发力方向更加精准。

  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

  在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层出不穷。

  “本行坚定贯彻落实‘绿色金融’战略部署,持续完善多层次绿色金融经营管理体系,强化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绿色低碳、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民生银行在三季报中表示,该行继续聚焦清洁能源、低碳改造、清洁生产、绿色建筑、生态治理等重点方向,结合重点客户绿色发展需求,开展全产业链综合服务渗透。持续丰富迭代“民生峰和”产品服务体系,不断强化细分场景产品及综合服务模式创新。强化“碳权抵押融资”“减排贷”“光伏贷”“民生碳e贷”等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推出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创新产品,促进企业改进可持续性表现;发布“同心碳路”CCER碳市场金融服务方案,助力提升CCER价值和促进发展壮大碳市场。积极融入绿色发展大局,全面参与绿色金融、“碳中和”、乡村振兴等主题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助力绿色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加强重点区域和地方特色客群的营销推动,先后在京津冀、大湾区、中部、东部等重点地区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推动,共助地区绿色低碳发展。

  平安银行同样深入布局绿色金融产业化发展,在夯实绿色信贷的基础上,持续扩大绿色产业龙头客户授信规模,深入服务客户的产业链、供应链和生态圈,优化政策和资源支持,升级产品服务模式,构建具有该行特色的绿色金融战略客户经营新模式。

  平安银行表示,一方面,该行持续健全和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引导绿色金融重点投向清洁能源和节能降碳两大方向,重点服务行业优质龙头企业的绿色发展和转型,并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生态化、个性化的融资解决方案。同时,认真落实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精准支持绿色贷款投放。另一方面,该行持续研发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模式,探索各类环境权益抵质押业务,如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并推进绿色贷款的持续投放,2024年1月至9月,该行向某大型钢铁集团累计投放技术改造项目贷款12.4亿元,助力钢铁行业低碳转型。

  浦发银行也在三季报中披露,该行推出了《绿色低碳转型金融综合服务方案》,持续构建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服务体系,擦亮浦发绿创品牌。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落地全市场首单双币种“双挂钩”绿色结构性存款业务,全市场首单建筑类央企绿色点心债,以绿色金融为底色,持续加强客户深度经营。

相关文章

大国智药·广誉远:药香承古今 匠心致未来

大国智药·广誉远:药香承古今 匠心致未来

  步入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的广誉远,药香氤氲中沉淀着时光的厚重。这家传承近五百年的中医药老字号,始终以古法为根、以匠心为魂,在岁月长河中书写着一部中医药的活态传承史,诠释着中医药文化的生命力。  ...

聚焦重点领域 债市持续发挥融资支持功能

  支持绿色转型、科技创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支持房地产企业融资,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为经济运行提供良好环境……今年以来,债券市场更加聚焦服务重点领域,持续发挥直接融资...

进博现场|中国太平洋保险首创“医赔通”创新解决方案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11月7日,第七届进博会中国太保展区,中国太平洋保险旗下太平洋健康险联合中国太保产险、太医管家共同发布了“医赔通”服务工具,旨在为企业打造一站式的“就医+理赔”解决方案...

基金二季报收官 公募青睐电子板块

日前,公募基金2024年二季报已全部披露完毕。从总规模来看,公募基金资产净值突破30万亿元,与去年底相比,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增幅明显。仓位方面,受市场波动影响,主动权益类基金股票仓位有所下降,对于...

提质增效惠民生 交通银行江西省分行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近年来,交通银行江西省分行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指引下,加速集聚优势信贷资源,持续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业务模式上不断进行创新优化,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中国银联积极响应国家减费让利政策 延续小微降费措施继续实施

为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消费提质增效,中国银联联合成员机构对自2021年9月起实施的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费让利措施延续三年,延至2027年9月29日。2021年9月30日以来,中国银联积极响应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