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机构优结构调资源 科技金融向“新”出发

ze2周前默认744

2024年是金融业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首个完整年度。2024年年报显示,发力科技金融正在成为上市银行共识,各家银行正逐步从组织架构、资源调配、考核机制、构建生态圈等多方面入手,助力科技型企业更好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明显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服务模式更加精准。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周期长、风险高、轻资产化特征明显,单一信贷难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正在成为金融机构布局的重点。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长快

记者在梳理年报时发现,2024年,各家银行把资源用在“刀刃”上,优化资产结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以国有银行为例,2024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增幅超过26%,农业银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增幅超20%,工商银行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增幅为16.7%。

科技金融成为银行2024年信贷投放的最大亮点。比如,2024年光大银行信贷总规模逼近4万亿元,年增不到1500亿元,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1123.74亿元,增长42.06%;2024年,科技金融贷款占兴业银行总贷款比重提升至16.89%。

一家国有大行相关负责人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加快推动融资上量,通过单列信贷规模、优化政策体系、加大资源投入等,确保金融“活水”更多流向科技型企业,促进信贷投放、股权融资等业务实现较快增长。

为了支持科技创新,持续推进科技金融服务提质、扩面、增效,监管层近期集中发布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鼓励银行加大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鼓励银行加大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灵活设置贷款利率定价和利息偿付方式。对于经营现金流回收周期较长的流动资金贷款,可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最长可达到5年。

行业分析难看懂、风险审批难定论、不符合传统授信审批模式,一度是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的难题。2024年,金融机构着力完善内部管理架构,建立科技金融的组织架构,以及专属的审批及考核机制等。

记者梳理发现,在组织架构上,大多数银行是在总行层面成立专门的科技金融委员会或科技金融中心,授权部分科技资源富集地区所在一级分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并打造科技金融特色支行/网点,构建“总分支网”的架构,形成上下贯通的协同推进机制。

例如,中国银行构建了全层级科技金融组织架构,即成立总行科技金融中心和24家一级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在科技资源集聚区域打造科技金融特色网点,构建“总—分—支”科技金融多层次组织体系。

再如,工商银行高级管理层成立了“五篇大文章”委员会及各领域专门委员会。工行副行长张守川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回答上海证券报记者提问时介绍,工行总行成立科技金融委员会,在同业中首家成立总行级科技金融中心,在全国设立25家区域性科技金融中心,2024年新设6家,基本覆盖境内科创的“高地”。

与工行类似,交通银行在总行层面成立了科技金融委员会,初步建成“总分辖支”四级组织体系,形成上下贯通、总分联合、母行与子公司协同的推进机制。

组织架构调整的同时,银行在配套专属的审批及考核机制,解决科技型企业“识别难、准入难”等共性问题。

记者梳理年报发现,建设银行在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专业化机构建设的同时,配套了差别化审批与产品创新政策,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通过构建科技型企业全要素数字化评价体系等,提升科技型企业融资可得性。

多家银行还优化内部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免除一线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激发科技金融的内生动力。“加强考核引导,建立敢贷、愿贷的长效机制激发基层员工的活力。”一家国有大行副行长说。

构建科技金融生态 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周期长、风险高、轻资产化特征明显,单一依赖信贷难以满足其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多家金融机构发力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浙商银行创新“金融顾问综合化服务科创企业新模式”,积极对接政府部门及外部机构,持续优化科技金融风险共担机制、推进“贷款+外部直投”、探索服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场景。

许多银行完善了对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链条,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比如,宁波银行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公司-零售-投行”联动的科创服务体系,打造科技型企业服务生态圈,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4年,我行构建‘1+7+N’科创金融专营体系,依托‘数据+专业化’双轮驱动,自主研发科创企业成长性评估模型,加强科创金融生态圈建设,构建起支撑企业科技创新的全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生态。”杭州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明显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服务模式更加精准。”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认为,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周期长、风险高、轻资产化特征明显,单一依赖银行信贷难以满足其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势在必行。

相关文章

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 加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12月9日召开的中共**政治局会议,对明年货币政策取向的定调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专家表示,当前货币政策取向有必要也有条件调整为“适度宽松”,后续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前瞻性、...

政策工具充足 企业风险意识增强 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基本稳定

  近期,人民币汇率承压回调。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转弱,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或继续承受外部压力。对此,外汇市场专家表示,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稳妥应对了多轮次外部冲击,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

北境乡屯里的养老新体验

北境乡屯里的养老新体验

  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市位于祖国的最北方,在这里有这么一群老人,在当地民政局、社区组织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漠河支公司的帮助下,晚年...

券商中期业绩整体承压 自营和资管成重要支撑

  权益市场波动、IPO发行节奏变化等背景下,上市券商今年上半年业绩整体承压。截至8月29日记者发稿时,已有24家上市券商(包含母公司上市)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其中,5家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7家...

择机用好储备工具 货币政策还有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4月18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未来货币政策仍然是空。我们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经济复苏和目标实现情况,在适当的时候用好储备工具。记者获悉,有关部门将加强对资金转...

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利率 稳增长稳楼市政策加码 提振经济总需求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4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了一组增量政策,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优化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