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披露去年“成绩单”:资产质量优化
【/h/]截至1月22日晚间,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杭州银行、长沙银行、齐鲁银行已率先披露2023年度业绩报告。整体来看,五大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多家银行资产规模迈上新台阶,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h/]从各家银行召开的2024年工作会议来看,不少银行将“慢而稳”定为发展主基调。其中提到,将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实现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强存贷款利率定价精细化管理,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h/]五大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
【/h/]根据已公布的2023年业绩报告,五大行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三家城商行营业收入也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杭州银行和齐鲁银行净利润增幅均达到两位数,占比分别为23.15%和18.02%。
【/h/]截至目前,作为两家披露业绩报告的股份制银行,中信银行2023年实现净利润670.16亿元,同比增速为7.91%,营业收入为2058.96亿元,同比下降2.60%。招商银行2023年实现净利润1466.02亿元,同比增速6.22%,而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64%至3391.23亿元。
【/h/]此外,长沙银行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由2022年的9.58%下降至8.46%。
【/h/]对此,中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华茂告诉记者,银行收入增长放缓主要是受净利息收入下降、金融资产收入下降以及存款和负债成本上升的影响。同时,也与部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下降有关。
【/h/]资产质量稳定并不断改善。
【/h/]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多家银行资产规模迈上新台阶。截至2023年末,齐鲁银行总资产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到6050.01亿元,较年初增加989.87亿元,增长19.56%。长沙银行总资产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200.33亿元,较年初增加1152.99亿元,增幅12.74%。
【/h/]在资产规模上升的同时,2023年部分银行的关键词是资产质量稳定。从数据来看,五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
【/h/]截至2023年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5%,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1.18%,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76%,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长沙银行不良贷款率1.15%,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齐鲁银行不良贷款率1.26%,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
【/h/]在周看来,这主要与国内经济持续良好复苏和强有力的宏观政策支持有关。银行也高度重视资产质量,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邮储银行研究员卢·彭飞也告诉记者,银行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不良贷款并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来减少不良贷款余额,这也有助于降低不良贷款率。
【/h/]筑牢风险防控的压舱石
【/h/]展望2024年,稳中求进是多家银行发展的主基调,部分银行将“筑牢风险防控的压舱石”作为重要目标。
【/h/]1月17日,广发银行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会议提到,2023年该行总资产达3.5万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并制定了2024年“四稳”目标,即质量稳、规模稳、客群稳、效益稳。重点任务包括降本增效、夯实发展基础、打造差异化竞争力、防范化解风险、推进合规经营等。
【/h/]1月15日,平安银行召开2024年全行工作会议。会上,该行党委书记、行长纪广恒表示,2024年该行将重点抓好“党建引领、战略实施、队伍建设、增收节支”四大方面工作,克服困难、提升公司价值、优化业务质量、注重客户管理。必须坚持“零售做强、对公聚焦、同业专精”的战略方针,赋能总行、履行分行主体责任是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h/]此外,天津银行、苏州农商银行、长沙农商银行、临安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在2024年工作会议上提到,要稳扎稳打优化业务结构,实现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强存贷款利率定价精细化管理,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借助科技赋能,完善信贷管理流程体系,加快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加强运营管理,完善优化网点分类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