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时代”来临:养老金融的“中信解法”
个人养老金试点将满一年。根据* *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养老金融被列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文章”之一,其社会价值和战略意义被推至新的高度。
事实上,随着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发展,从“储蓄养老”向“投资养老”的转变正在成为居民的主流选择。人们的养老目标逐渐从“生存型养老”转向高质量的“生活型养老”。这些新趋势和新变化也对中国养老金融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
就在几天前,在中信银行与富达基金联合举办的2023“幸福+”养老财富管理论坛上,中信银行针对当前养老金融市场不同年龄段、不同客户群体的养老需求,给出了自己的“中信解决方案”:从全生命周期养老规划出发,围绕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提出了“三步走”的养老理念和实施路径。
不仅如此,与同业不同的是,中信银行依托中信金控和中信集团的平台,与其他子公司形成合力,打造“内外双循环”的养老金融综合服务生态圈,构建涵盖“财富、健康、医疗、长寿”的养老金融服务闭环。
多次测试《长寿时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4.9%,老年人抚养比增至21.8%,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快。不仅如此,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3岁,主要健康指标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长寿时代”的到来也给养老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从客户的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环境、家庭结构、大众生活方式的变化,关注养老的年龄群体正在下沉,甚至90后、00后的年轻人也开始有了“养老焦虑”,打算投资养老。
不仅如此,根据中信银行发布的《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2023)》显示,随着社会进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面临多元化的养老需求,不仅包括养老财富保值增值的金融需求,还包括退休后的非金融需求。
换句话说,基本生活保障不再是养老的全部本质,而是让老年人过上体面、健康、富裕的生活才是目标。相应的,也需要更早的开始“养老规划”,需要更多的养老金储备。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更长远的财富规划和更多维度的养老需求,对应的是更难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它需要遵循客户的全生命周期,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提供更适合、更精准的产品和服务。
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提到,举办本次论坛的初心是响应和落实* *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一周年之际,与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养老金融的未来发展,为创新养老金融服务开启新视野,为践行金融为民承担新责任。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以来,政策成效显著,快速刺激了养老金储备需求,账户参与人数持续增加,为金融业全面推行养老金金融服务创造了新的机遇,养老金金融潜力巨大。
报告中的调查数据显示,49%的受访者表示“养老金产品收益率太低,无法满足投资需求”,47%的人表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产品”,36%的人表示“缺乏专业的顾问帮助自己”。可见,养老金融需求旺盛,消除行动阻力的关键在于金融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养老金融,尤其是咨询服务。
三步“中信解”
一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决定了一代人养老的方式。
从沿袭千年的“养儿防老”,到几十年来不断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再到如今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选择,中国人的养老方式、观念和态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信银行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人生的CFO,通过一生的理财规划,确保生活质量不会因为寿命的增加而降低,从而更好地享受长寿的礼物。
什么是CFO(首席财务官)?在企业中,财务总监负责管理公司财务,保证资金安全运行,提高运用效率。中信银行表示,人们在人生的财富规划中,要把养老储备的因素考虑进去,以个人或家庭的需求为出发点,使养老金融从健康走向安全,从安全走向自主,从自主走向自由,最终实现养老储备的目标。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中信银行作为国内最早的商业银行,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沉淀了一套“中信解决方案”,也就是大家所指的“三点四步”。
所谓“三分法”,就是根据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来做相应的理财规划:
18-35岁,从校园走向社会,在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始有能力为自己的兴趣买单。这时候就要关注收支平衡,首要目标是打造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实现资产负债平衡,为未来的养老金储备积累第一桶金。
35-60岁,正处于事业快速发展期,结余资金逐渐积累。中信银行提出了“科学养老账本”的概念,旨在帮助这些中生代群体实现财富的稳健增值,为未来的养老支出做好储备。
60岁以后,中信银行提出“幸福晚年”的理念,通过合理规划,帮助他们实现养老金资产的稳健增值,保证养老金支出的可持续性。
基于不同人群、不同人生阶段的实际情况,中信银行在业内率先提出了“收支平衡、防范风险、养老规划、长钱投资”四步法,通过一生的理财规划来保障人们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对此,中信银行构建了包括“一个账户、一个产品、一个账本、一项服务、一个团队、一个平台”六大支撑的全生命周期“幸福+”养老金融服务体系,覆盖养老基金准备期和使用期。
养老金融的“生态圈”
在中信银行看来,居民的养老需求不仅包括其财富养老保值增值的金融需求,还包括退休后的非金融需求。前者涉及不同类别、不同期限、不同功能的养老金融产品。
在这方面,中信银行也利用了中信集团和中信金控的多牌照、跨领域协同优势。
一方面,2023年初,中信金控财富管理委员会成立养老金工作室,成员包括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华夏基金。
作为国内首批获准开业的金融控股公司,中信金控旗下子公司不仅是各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还积极布局和参与养老金融业务。他们的联合舰队也为中国养老生态打造了一个金融领域的特殊样本。
依托中信金控金融领域全牌照优势,基于资产负债表的整体视角,养老工作室将运用生命周期规划的方法,优化全市场优质养老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目标客户、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富需求。
另一方面,中信银行还携手中信集团养老产业子公司和外部优质养老资源,打造“内外双循环”养老金融综合服务生态圈,构建涵盖“财富、健康、医疗、长寿”的养老金融服务闭环。
中信银行通过打通虚拟养老金融支付体系与非金融养老服务体系的链接,布局全生命周期、全客户、全客户的“金融+非金融”养老服务体系,为客户高品质的“生活式养老”保驾护航。
【/h/】正如中信金控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所说,“实干家往往成功,行者往往到达”。
2009年,国内首张老年客户专属卡——幸福年卡推出,开始布局养老金融;中信银行经过十余年的沉淀和完善,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形成了“幸福+”养老金融体系;再联手中信金控、中信集团,组成养老服务联合舰队。中信银行一直在为用户做好准备,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而努力。这是一家股份制银行在“长寿时代”给出的答案,也是一家国有银行践行金融为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