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持续“亮剑”券商研报业务 华安证券、国元证券等多家机构受罚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券商研究报告业务保持严格监管态势,在全行业开展研究报告业务专项“双随机”现场检查,并对违规券商和研究报告作者进行处罚。处罚的原因包括内容系统执行不力和研究报告制作不够谨慎。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初以来,华安证券和国源证券等多家机构因违反研究业务规则而受到处罚。
国源证券收到另一张罚单。
3月1日,安徽证监局发布《关于对国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安徽证监局指出,经查,国源证券存在出具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出具个别研究报告不够审慎、质量控制审核不严格、内部控制流程存在缺陷等四个问题。安徽证监局决定对国源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这不是国源证券第一次因违反研究业务而受到处罚。早在2021年10月18日,国源证券就因数据来源标注不清、数据选取不充分、研究报告分析不够客观、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不到位等问题被安徽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同时,相关研究报告署名分析师李典也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华安证券被加倍处罚。
今年2月,华安证券还因研报违规被深交所和安徽证监局处罚。2月5日,深交所发布公告称,2023年1月31日、2月25日和3月25日,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左江科技连续三次发布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摘牌的警示公告。然而,2023年4月25日,华安证券发布了一份题为“算力领域的明珠,势头强劲的DPU”的深度研究报告,并建议买入左江科技。经查,华安证券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分析结论不充分,结论不审慎,投资风险揭示不充分。该公司没有严格检查研究报告的质量。
为此,深交所决定对华安证券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并要求公司采取有效措施整改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对研究报告的质量审查和合规性审查,确保研究报告信息来源合法合规,分析结论具有合理依据,充分揭示投资风险,避免误导市场。
安徽证监局也于2月18日发布公告称,华安证券发布的与左江科技相关的研报并非精心制作。安徽证监局决定对其采取责令改正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的行政监管措施。同时,要求华安证券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向安徽证监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从内容来看,华安证券在上述研究报告中提到,对AI催化算力的需求集中,而DPU将是应对算力问题的关键。左江科技完成了自主可控DPU芯片的研发,掌握了行业核心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5月4日,左江科技宣布“披星戴帽”,股票简称变更为“*ST左江”,但股价不跌反涨。Wind数据显示,公司股价在2023年7月14日一度飙升至299.8元/股。
2023年12月12日晚间,*ST左江在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中提示了三重风险,并提到公司部分DPU芯片销售收入无法确认。随后,公司股价急转直下。2023年12月13日至12月18日,左江科技持续下跌。截至2024年3月28日收盘,左江科技股价已跌至17.14元/股,较去年7月的最高水平已跌超94%。
研究报告的监管越来越严格。
近年来,券商机构的研究报告业务持续成为监管重点。据记者初步统计,2023年全年,证券行业共收到52张针对券商研究业务的罚单。从处罚原因来看,券商研究报告业务存在三方面典型问题:一是部分公司内控制度未按法律法规要求及时更新调整;二是部分公司内控制度不够有效;三是具体研究报告制作不够审慎,个别员工私下发表证券分析意见。
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对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的日常监管。例如,中国证券业协会此前制定并发布了《证券研究报告发布执业准则》《证券分析师执业准则》《证券分析师参与外部遴选执业准则》等自律规则,明确要求证券分析师秉持专业态度,采用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逻辑,审慎提出基于合理数据和事实依据的研究结论。此外,要求证券公司在发布证券研究报告前做好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工作,署名证券分析师应确保信息来源合法合规、研究方法专业审慎、分析结论具有合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