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2023年业绩承压 部分机构“逆袭”
【/h/]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其持股的基金公司2023年的经营状况也陆续出炉。整体来看,受去年a股市场波动影响,多数基金公司净利润出现下滑,权益类基金规模较高的基金公司受影响较大。在整体业绩承压的情况下,部分基金公司借助特色业务成功实现逆势增长或扭亏为盈。
【/h/]大多数公司的年度净利润都出现了缩水。
【/h/]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7日,已有41家公募基金母公司公布了2023年年报。从数据来看,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基金公司有16家。其中,易方达基金是唯一一家营收超百亿的公司,达到125亿元;排名第二至第五的基金公司在2023年的收入均超过60亿元,分别是广发基金(76.43亿元)、华夏基金(73.27亿元)、南方基金(67.41亿元)和郭芙基金(67.15亿元)。
【/h/]净利润方面,目前有10家基金公司2023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其中,排名前五的是易方达、华夏、南方、广发和工银瑞士瑞信银行,它们在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达到33.82亿元、20.13亿元、20.11亿元、19.50亿元和19.42亿元。此外,郭芙基金、招商基金、博时基金、汇添富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2023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强者恒强”的头部公募马太效应持续显现
【/h/]虽然头部公募普遍保持了一定的经营体量,但与2022年相比,公募行业经营业绩有所萎缩。在33家有可比营业收入数据的基金公司中,有18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缩水,占比超过一半,其中10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缩水超过10%。在38家有净利润可比数据的基金公司中,有23家净利润同比萎缩,占比超过60%,16家净利润同比萎缩超过10%。
【/h/]另一方面,与2022年相比,净利润20亿元的梯队大幅缩减,广发、工银瑞士瑞信银行、郭芙、汇添富2023年净利润均低于20亿元,分别为19.5亿元、19.42亿元、18.14亿元和14.15亿元,同比下降8.62%和27.7%。
【/h/]业内人士表示,在2023年a股市场波动、基金赚钱效应减弱、公募发行遇冷、公募基金降费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不少基金公司尤其是高主动权益类产品的基金公司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
【/h/]特色业务助力“反击”
【/h/]尽管业务承压、净利润萎缩是普遍现象,但部分基金公司在2023年实现了逆势增长或扭亏为盈。究其原因,与公司利用特色业务实现弯道超车密不可分。
【/h/]2023年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头部基金公司中,仅有南方基金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具体来看,2023年南方基金实现营业总收入67.41亿元,同比增长4.20%;实现归母净利润20.11亿元,同比增长13.59%。其母公司华泰证券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2023年,南方基金持续优化产品布局和业务体系,积极构建以数字化智能化和平台化为支撑的价值创造能力。截至年末,管理资产总额18,925.52亿元,其中公募管理基金总数353只,管理资产总额10,680.63亿元。非公开发行业务管理资产总额8244.89亿元。
【/h/]凭借其在指数产品方面的表现,华泰白锐基金在2023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有所增长。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57亿元,同比增长24.81%;合计实现净利润为5.02亿元,同比增长32.24%。其母公司华泰证券在其年报中表示,华泰白锐坚持特色发展,加强指数产品、红利产品、海外产品和固定收益业务的布局。截至本报告期末,华泰白锐沪深300ETF宽基指数基金规模为1310.17亿元,在沪深非货币ETF市场规模排名第一。
【/h/]在中型基金公司中,CICC也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3.86%和87.28%。公司很早就开始推出公募REITs。根据其母公司CICC的年度报告,CICC在2023年完成了CICC普洛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首次募资,并发行了CICC湖北科投光谷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CICC山东高速公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公募REITs管理规模保持行业第一。
【/h/]此外,一些小型基金公司也实现了逆势增长或扭亏为盈。例如,第一家期货控股公司南华基金的公募基金在2023年扭亏为盈,这是该公司成立七年多以来首次盈利。方正富邦基金也在2023年实现逆势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63.66%。其母公司方正证券在年报中表示,2023年,方正富邦基金将做强主动权益类产品,放大固收类产品,布局特色指数产品,构建多元化投资管理能力。
【/h/]基金经理对市场前景持积极态度。
【/h/]展望2024年,多位基金经理认为,a股市场在经历了2024年初的震荡低迷后,逐步企稳回升的可能性较大。
【/h/]中欧基金周伟文在日前发布的基金年报中表示,从市场估值看,以沪深300为代表的指数估值具有吸引力;从股票和债券的性价比来看,股票的估值也具有比较优势。因此,2024年是投资具有长期价值的股票的机会。邢正全球基金谢治宇也认为,资本市场在经历了年初的震荡下行后,逐步企稳反弹的概率较大。
【/h/]“2024年,在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多重目标下,政策将持续发力,市场对宏观经济的预期将经历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万家基金黄海表示,在国内房地产风险和海外通胀风险出清后,市场有望真正开启一轮震荡上行周期,而2024年的投资机会将较2023年大幅扩散。
【/h/]权国基金的赵毅也认为,2024年情况将略有改善。同时,经过过去一年的调整和公司业绩的增长,市场整体估值进一步下降,对新的一年并不悲观。但全球流动性收紧仍制约估值扩张,因此更多关注结构性机会。
【/h/]“从市场风格来看,低估值高股息和AI(人工智能)板块在年初受到高度关注。从细分行业来看,随着中国高端制造业国际化能力的逐步体现,我们看好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通信、计算机等新技术板块。”谢治宇表示,将继续跟踪各领域进展,在考虑风险的前提下探索加速技术变革或改善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