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报收官 公募基金看好新兴产业投资机遇

ze1年前默认648

公募首份季报日前正式收官。数据显示,一季度公募基金资产规模约为31.89万亿元,高于去年四季度。从行业来看,制造业、金融业等持仓市值相对较高,高分红板块受到公募基金明显关注。展望后市,基金经理对市场整体持乐观态度,并密切关注以新型优质生产力为代表的经济转型驱动力带来的新投资机会。

公募资产规模整体回升。

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公募基金整体资产规模回升。总资产由去年四季度的30.23万亿元(剔除ETF联接基金市值,下同)上升至31.89万亿元,股票资产规模与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由5.80万亿元小幅上升至5.86万亿元,股票占总资产的比例较上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至18.38%;债券资产规模上升约1万亿元至16.94万亿元,债券资产占比较上季度继续上升至53.12%。

仓位方面,据机构统计,尽管受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募仓位较去年四季度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主要类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均保持在85%以上。据CICC统计,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从去年四季度的88.2%下降至87.7%,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从87.9%小幅下降至87.4%,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仓位从76%下降至75.5%。不过,股票仓位仍处于历史高位。

银河证券认为,随着权益类基金在公募基金中的蓬勃发展,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持仓比例波动区间越来越窄。仓位比例的很多波动都是股票资产本身的涨跌造成的,主动增减仓的因素越来越少。CICC还表示,从公募持仓来看,虽然股票持仓比例略有下降,但整体水平仍处于历史高位。

高股息仓位得到明显改善。

具体到持仓板块,CICC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主板持仓大幅回升,而科创板和创业板持仓有所下降。其中,主板一季度重仓比例从去年四季度的68%上升至71.5%。成长风格配置减仓,科技科创板重仓从上一季度的12.2%降至10.5%,仍超配3.6个百分点;创业板持仓占比下降1.5个百分点至18.2%,仍超2.3个百分点;北交所一季度重仓比例为0.15%,略有下降。

分行业来看,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公募基金投资市值最高的行业为制造业,达到3.49万亿元,占股票投资市值的59.61%。此外,基金持仓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公募市值分别为4634.58亿元和3014.18亿元,分列二、三位。从市值增长来看,一季度基金金融行业公募市值增长约17.19%,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市值分别下降2.68%和11.78%。

值得注意的是,高股息主题仓位已被公募大幅加仓。根据CICC的研究报告,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人工智能主题重仓比例较去年四季度有所下降;央企整体配置比例从13.9%升至15.4%,电信、建筑、石油石化、煤炭、银行等5个行业的核心大型央企持仓比例从2.5%升至3.3%。高分红主题持续走高,重仓比例上升1.1个百分点至7.1%,连续四个季度加仓;专业化和特殊的新主题仓位连续三个季度下降,从上一季度的4.9%降至3.6%;数字经济主题仓位小幅下降0.9个百分点至9.8%。

个股方面,当代安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茅台和紫金矿业均在今年一季度获得了超过1000只基金的青睐。从总市值来看,一季度前十大股票分别为贵州茅台、当代安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五粮液、紫金矿业、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恒瑞医药、美的集团、招商银行、迈瑞医疗和山西汾酒。

新质量生产力成关键词

从今年发布的基金一季报内容来看,新质生产力成为公募机构关注的重要“关键词”之一。在基金经理看来,新优质生产力未来可能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给市场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其中半导体、电子、国防科技、医疗创新等领域作为典型代表值得关注。

“2024年一季度,国内经济复苏是分层渐进的,此前宏观层面关注的三个方面正在兑现。”中耕基金经理邱东荣表示,第一,中国工业制造业竞争力越来越强,全球制造业周期、库存周期和产能建设周期都在回升,特别是非美国经济的弹性和需求之间,中国经济将持续受益。二是政策托底、偏结构,财政适度加力,风险点有序化解,供需矛盾有所改善。第三,风险持续出清,资产负债表略有修复,新的优质生产力引领,消费和投资信心缓慢恢复。

华泰白锐基金经理陈栋表示,展望后市,a股的后续行情仍值得期待。尽管部分传统领域仍面临经济转型阵痛,但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不容忽视,总量层面的经济数据向好。后续政策在新质量生产力方向的努力有望进一步深化经济转型,从而为股市创造更多机会。

科技行业方面,银华基金经理李晓星、张平和杜宇在《银华中小企业精选》季报中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的关键,他们看好科技含量高的半导体和国防科技领域。全球半导体迎来以存储价格上涨为标志的需求复苏。除人工智能带来的主要增长外,其他下游行业呈现温和复苏特征。消费品率先进入库存补充周期,工业和汽车需求触底反弹。在国内头部晶圆厂新一轮扩产的背景下,我们看好先进制程突破带动的设备、材料和零部件的投资机会,阶段性关注国产计算芯片。

兴全基金经理李东也表示,在宏观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半导体、电子等科技行业景气度有望触底回升,而作为新型优质生产力的典型行业代表,这些行业有望充分享受产业政策红利。此外,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部分行业符合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叠加政策支持有望带来较好的投资机会,从而为竞争格局良好的龙头央企国企寻找机会。

对于医药行业,中欧基金经理葛兰表示,展望二季度,他仍然看好相关医药产业链的创新驱动。海外整体流动性相对宽松。在国内,该政策继续加强对医药和生物领域创新的支持。医疗创新作为新质量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布局最坚定的方向。2023年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创新药品种数量将持续增加,2024年有望迎来相关创新药获批上市的高峰期。

相关文章

中信银行南昌铜锣湾支行开展“减费让利,支付为民”主题宣传活动

大江网/大疆新闻客户端讯为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降费让利政策的认识,确保降费让利措施落地见效,帮助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信银行南昌铜锣湾支行近日开展了以“降费让利,为民买单”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多部门积极表态 稳股市举措密集出台

  4月8日,面对动荡的外部环境引发的股票市场剧烈波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汇金公司等部门机构密集表态,传递了坚决稳住资本市场的重要信号。   **汇金公司有关负责人4月8日表示,将...

平安产险峡江支公司开展农业保险政策宣传活动,为乡村振兴撑起“保护伞”

  近期,平安产险峡江支公司走进峡江县水边镇开展了2025年农业保险政策宣导活动。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农业保险政策和平安理赔服务做了深度的解析,通过一些实际承保、理赔案例,...

我国首个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落地

人民银行创设SFISF 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   机构数据显示,自6月19日至10月7日,A股市场共有126例上市公司作为收购方首次披露规模以上(交易作价逾亿元)并购重组案例,交易金额共计2347...

太平洋健康险:送你一朵小蓝花 让更多“罕见”被“看见”

【/h/]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稀有,点亮生命之光,帮助弱小,践行人民至上”。2月29日,中国太保旗下太保健康险“小蓝花”公益项目携手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重走长征路 红色投教行——国盛证券举办“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投教系列活动

【/h/]5月15日“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当天,以“重走长征路·红色投行”为主题的系列投资者教育活动在于都县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园和江西理工大学同步开展。本次活动由赣州市人民政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