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上市银行“瞄准”中期分红 努力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期至少有13家银行响应新“国九条”要求透露了中期分红意向。分红频率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增强投资信心。
【/h/]业内受访人士表示,分红频率的提高大概率不会影响年度分红比例,行业分红比例将保持相对稳定。原因是盈利能力和资本补充面临压力,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和保持银行估值稳定都是重要考虑因素。展望未来,借鉴国际经验,优化分红机制,增加分红比例与外部经济形势、银行自身业务变化和资本规划挂钩的灵活性将是重要课题。
【/h/]13家银行打算在中期支付股息。
【/h/]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九条”),在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部分提出加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提倡春节前多次分红、预分红和分红。
【/h/]随后,多家国有银行响应新“国九条”要求,明确了中期分红方案。多家城商行还审议通过了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的相关事项。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至少13家银行透露中期分红意向,包括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以及兰州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紫金银行、苏州银行、南京银行、浙商银行等。
【/h/]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明确了中期分红的分配比例,即分红总额占当期归母净利润或股东税后利润的比例不超过30%。其余审议通过中期分红安排议案的银行如上海农商银行、紫金银行等尚未明确分配比例,但分配金额上限不超过当期归母净利润。
【/h/]民生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市银行现金分红比例稳定在30%左右,2023年银行业现金分红比例为30.9%。从国有银行的情况来看,最近五年的现金分红比例几乎与行业总体趋势一致,维持在30%左右。其中,建设银行2020年、2021年和2023年的分红比例达到30.1%,交通银行2019年的分红比例达到30.3%。
【/h/]多位受访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不少上市银行会提高分红频率,但预计分红比例在中短期内将保持稳定,很难大幅提高或降低。
【/h/]多种因素制约着分红比例的变化。
【/h/]此前,中国建设银行CFO柳荣在2023年业绩会上透露了利润分配的决策因素,包括股东意愿、资本补充、监管要求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等。
【/h/]事实上,资本充足率要求对利润分红的影响已经凸显。今年年初,中国建设银行修订了公司章程。对比修订前后的章程,本行在最新的《公司章程》中增加了“本行在制定审慎的利润分配方案时,应满足本行当前及未来合理阶段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同时应充分考虑本行的发展需要。”
【/h/]近日,上海银行董事会秘书李小虹在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也表示:“我行近两年资本充足控制较为有效,这也为实施中期分红提供了有力支撑。”
【/h/]某大行资深研究员对记者表示,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率是该行当前分红比例的重要决定因素。近年来,银行的净息差持续下降,盈利能力面临压力。多数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供不应求,股价已破净。因此在资本市场公开再融资难度较大,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分红比例是不现实的。
【/h/]5月14日,安永发布《2023年中国上市银行回顾与未来展望》显示,2023年末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8%,与2022年末持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9%,较2022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市银行各类别平均资本充足率水平出现分化,大型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城商行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有所上升。此外,将于2025年1月1日生效的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的风险加权比率不低于16%,将进一步增加已被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的五大银行的资本补充需求和压力。
【/h/]与此同时,从监督和指导的角度来看,财政部2020年12月发布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办法》将“分红比例”纳入了经营效率的考核指标。只要被评估银行的分红率(分红金额/归母净利润)达到30%,就可以获得7分的满分,如果低于30%,则按照30%的实际分红率计算分数。
【/h/]此外,尽管盈利能力和资本补充面临压力,但银行对在中短期内降低股息比率存在多重担忧。浙商证券研报称,降低银行分红以提高利润留存率可能会影响中小股东的收入水平,从而进一步压低银行的估值并使银行更难筹集外部融资。
【/h/]优化分红机制成为关注焦点。
【/h/]尽管如此,提高分红频率被普遍认为有利于为投资者带来更可靠的正回报,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增强投资信心。
【/h/]民生证券研报称,分红频率提高有助于投资者更早享受公司发展的红利,资金安排将更加灵活,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h/]长江证券研报也表示,中期股息可以在2024年实际支付,相当于去年的股息和今年的中期股息各一次,可以提高短期股息率,这对一些持有高股息策略的投资者非常重要,有利于吸引增量资金进入银行板块。
【/h/]事实上,海外银行通常每半年或每季度派息一次,而中国国内上市银行一般每年只派息一次,派息频率相对较低。尽管许多银行早就将“如果条件允许,银行可以在中期分配利润”写入公司章程,但近年来仍鲜有案例。
【/h/]原因一位曾从事上市银行董事会日常工作的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银行内部决策机制来看,确定分红的程序成本非常高,包括分红提案的起草和编制、股东大会的通过、与联交所的沟通、向托管行发出交易指令以及支付相关费用(如果在h股上市,还涉及购汇等。).如果未来提高分红频率,需要精简和简化相关流程机制,以提高上市公司分红的便利性。
【/h/]对于后续分红机制的优化,分红比例的弹性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中国上市银行的分红比例并不灵活,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的分红比例。这一方面的好处是保证了股东分红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另一方面也缺乏根据业绩变化调整分红比例的灵活性。”上述大行人士表示,相比之下,欧美银行的分红比例更加灵活。2008年金融危机后,部分国际银行连续两三年零分红,后期随着业绩改善分红比例提升至70%左右。
【/h/]兴业研究还认为,在采取不同的分红策略时,需要把握股东利益与监管要求、短期与长期发展之间的平衡。从全球主要地区银行的现金分红比例来看,中国国有银行和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分红比例相对稳定,与美国银行近年的分红比例相当,但不及欧洲和其他地区的银行。与中国上市银行相对稳定的现金分红比例相比,海外银行往往根据外部经济形势、银行自身经营的利润和资本规划等变量灵活调整其现金分红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