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可分期、拒绝捆绑销售,“报行合一”落地后又一家互联网大厂推出车险产品 | 大厂金融事
界面新闻记者|苗一伟
在保险业实施“报银一体化”、新能源车险高增长的背景下,多家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正在高调进军车险代理业务。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继蚂蚁保险之后,又一大互联网公司宣布推出互联网车险平台。5月16日,JD.COM保险的车险平台不仅推出了全车险网“比价”,还提供车险分期服务。
【/h/]具体来看,价格方面,JD.COM车险产品显示,所有续保期间的私家车主,在同一用户名、同一车牌、同一地区、同一被保险人、同一保险方案、同一保额、同一保险公司下,发现其他互联网平台报价低于JD.COM平台的,可申请66元红包余额或12期白色免息券中的一种。相比其他互联网车险平台,京东金融App推出全网,价格昂贵,必须赔付,为广大车主提供全网低价车险。
此外,JD.COM车险还表示,平台的保额可自行查询,不存在强制捆绑和暗箱操作,杜绝强制捆绑保险报价,尤其是对服务差、报价低的小公司。
接近JD.COM保险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上述消费分期、比价等所有服务都对新能源汽车开放,新能源车主还可以在JD.COM车险平台投保专属的新能源保险产品。
上述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此次京东金融推出车险,是顺应保险行业发展趋势的新契机。2023年8月和10月,金融监管总局两次发布规定,要求保险公司统一向银行支付佣金费用。据监管部门估计,银保渠道手续费较之前平均水平下降30%左右。银保渠道“报银一体化”落地后,代理渠道和个险渠道的“报银一体化”也随之落地,成为2024年最大看点之一。在保险经纪平台上,消费者可以一次性找到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进行选择和比较。
【/h/]该负责人表示,“报备结合”是指保险公司向监管部门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与保险公司实际经营过程中执行的条款和费率保持一致。此前,车险业务中“报账不符”的问题非常普遍,大多以“虚构费用”换取更高的佣金空。以前行业竞争主要靠高价产品。成本过高会导致保险公司的利差损和费差损失风险。这种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不符合保险经营规律,不可持续。过去一些中小保险公司通过高佣金率、“小账”和额外“返点”等手段抢占银保渠道份额,将不再有效。
去年以来,许多互联网平台都增加了车险业务,这可能有助于车险市场的良性竞争。此前,线下车险销售仍存在诸多顽疾。
上述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第一,线下销售场景的车险佣金往往缺乏标准,保险公司会给业务员和4S店高额费用,之后会根据情况退还给用户;二是强制捆绑套餐,保险公司会被强制绑定意外险、组合险、座位险,不能取消,而车主要求的乘客险、玻璃破碎险、车辆损失险可能会被省略,只能被动接受套餐;第三,不靠谱的小保险公司往往是被动选择。由于小公司服务网络不完善,定损难,理赔慢,维修长,纠纷多;第四,高端车对低端车无法完全补偿。有的业务员在报价时会改变车损险的车辆配置,将高端车型改为低端车型,以降低保额和保费。但事故发生时,实际车辆类型与保险车辆类型不符,导致无法获得100%的车辆损失赔偿;第五,线下车险还存在“高仿车险”,欺骗车主不出保单,保费存入自己口袋,其实是众筹互助机构。车主出险时往往很难得到全额赔偿。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5年,JD.COM在京成立保险经纪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在全国26个地区设有分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田,总经理为毛伟标。2023年,JD.COM保险正式发布了“JD。COM Insurance”品牌,并宣布打造以车险为核心,以儿童高端医疗、境外旅行保险、惠民保险、PLUS百万医疗保险为特色的“1+4”产品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