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母亲河的约定:华泰证券“一个长江”公益项目践行证券行业责任文化六年记
2018年,首批“宜信华泰”志愿者从长三角来到长江源头,启动华泰证券“一条长江”生态环保公益项目,发出大保护长江的邀请。6年后,活跃在青藏高原、秦岭、江苏沿海湿地等地的生态环保卫士们齐聚江苏南京,参加华泰证券在世界环境日举办的“一条长江”6周年特别活动,共谋生态保护愿景与对策,启动江苏沿海湿地保护示范工程,深化和落实证券行业责任文化。
活动邀请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委、江苏环保集团、风和上交所公益基金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红树林基金会(MCF)、爱德基金会、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机构。
与长江的协议
华泰证券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母亲河长江的滋养。6年前,华泰证券主动服务国家“大保护长江”战略和“东西合作”政策倡导,打造了“一条长江”项目。
六年来,华泰证券不仅支持长江流域雪豹、黑颈鹤、江豚、琵鹬等重点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还高度关注社区发展,积极探索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社区促进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的创新之路。不仅通过研讨会、奖学金、小额资助计划等方式为青年环保人才搭建梯度支持体系,还充分发挥金融专长,促进资本市场和生态保护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之间的交流合作,希望通过ESG和绿色金融调动更多专业能力和资源进行保护;通过纪录片、科普书籍、展览等形式,为公众创造更多亲近自然、了解保护、付诸行动的机会。
2021年,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一条长江”项目入选“生物多样性全球100+特别推荐案例”。
世界的另一边
“保护长江不仅是为了保护那些远离我们视线的美丽生物,也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吕雉在发言中指出,熊猫、雪豹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代表着世界美丽的一角。因为人类的保护,他们过着更好的生活,也因此人类有了更稳定的生态系统。
“这边的人类社会和那边的野生动物是同一个世界。我们正在努力让每个物种过上更好的生活。把普通人变成保护者,保护就变成了每个人都愿意主动参与的事情。”只有将生态保护的价值观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决策中,才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经济社会繁荣的另一面是绿色生态,两者相辅相成,实现可持续发展。
红树林基金会(MCF)主席、北林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雷光春结合自己40年的自然保护经验强调,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其实在于城市。单靠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无法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湿地保护和恢复需要成为主流和制度化,应重视小微湿地和自然教育。“通过保护和修复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我们可以创建弹性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和花园城市,让居民在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继续写新的故事
6月,江苏盐城条子湿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鸥的大量雏鸟孵化、学步、鸣叫觅食。它是许多国际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滨海湿地之一,也是“一条长江”工程的新一站。活动现场,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上交所公益基金会及保护机构专家将琵鹭鹬等条纹泥湿地代表物种粘贴在绘有长江流域的画卷上,与华泰证券共同见证了江苏沿海湿地保护示范项目的启动。华泰证券通过华泰公益基金会和红树林基金会(MCF)共同推进盐城条子湿地保护,包括滨海湿地修复、迁徙水鸟保护和自然教育。
为了进一步延长与长江的“缘分”,华泰证券也在年轻人中播下了更多的种子。纪录片导演扎琼依扎出生于若尔盖草原,是第二届“一个长江”青年环保活动家“本布”扶持计划的受益者。2012年,他从城市回到草原,却发现儿时美丽的草原已经变成了沙漠。研究草原荒漠化的原因,思考“种子种下后”的管理,改进打钻工具,用镜头观察真实的草原生态,用纪录片让牧民更多地接受自己的家乡和自己...藏族青年听从他内心的呼唤,投身于草原生态治理。
自2022年成立以来,“健步”计划已资助了40名在生态保护领域长期发展并在一线做出一定实际贡献的有潜力的优秀青年骨干。他们有的扎根于中国边境地区,注重长臂猿、犀鸟等濒危物种的研究和保护。有人致力于恢复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影响下的退化草地,像龚宇移山一样执着;有些人长期冲在污染的第一线,为干净的水和空气体而奋斗。同日在世界环境日,“Tibu”计划第三期开放申请,期待为更多年轻的环保一线演员送去鼓励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