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们可能要失望了!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均不销售5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
界面新闻记者|韩宇航
6月17日,是备受关注的50年期超长特别国债发行日,但摩拳擦掌准备购买的投资者可能要失望了。与30年和20年期特别国债被个人投资者抢购的情况不同,许多银行关闭了销售渠道。
在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之前,20年期和30年期特别国债已经发行完毕。两种国债在招标结束确定利率后,均进入分销阶段,招商银行和浙商银行向个人投资者开放销售。
然而界面新闻记者打开招商银行APP搜索50年期超长期专项国债,却发现页面显示“我行不参与50年期超长期国债的发售”。
浙商银行APP上没有关于50年期特别国债的信息。据媒体报道,浙商银行表示“根据6月14日50年期专项债券招标利率,考虑到50年期专项债券的市场风险,该行暂不发售50年期专项债券”。
6月14日,50年期超长特别国债招标完成,招标确认的票面利率为2.53%。这个利率也让很多投资者感到意外,因为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招标确定票面利率为2.57%。
一般来说,为了补偿投资者较长期的风险,期限较长的债券会有较高的利率,但这种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倒挂,这种中标利率也明显低于中债估值的2.58%。
一位公募基金的债券研究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从债券定价逻辑来看,短期债券价格的运行一般取决于货币政策利率,而长期债券价格的运行取决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
在他看来,50年期特别国债的利率定价之所以低于预期,是因为长期经济增长的预期比较低,说明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比较低。其次,反映了资产的短缺,尤其是从银行的角度。在信贷利率和国债利率的关系下,银行实际上有更强的配置国债的动力。
东吴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勇指出,市场供求、宏观经济状况、投资者偏好等因素都会影响曲线的形状。参与50年期国债的大部分资金都是配置型的,比如寻求长期稳定投资的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对于这类投资者来说,即使利率略低,50年期国债也可能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投资选择,尤其是“人工付息”被严查后,保险公司可配置的资产减少,50年期国债票面利率低于预期,也说明了目前“资产荒”的现象。
低于预期的发行利率也意味着风险。以如此低的利率入市的投资者,很可能面临“高接盘”的风险。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就长期国债收益率低、居民购买专项国债等问题发声,提醒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债券价格和市场利率往往是负相关的。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债券价格就会上涨。今年以来,国债利率的持续下降推动了债券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上涨。而且久期越长,债券离到期的时间越长,市场利率的影响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