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点亮低碳新未来 ——第三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观察
新华社合肥11月25日电题:新材料点亮低碳新未来——第三届新材料产业国际会议综述。
新华社记者王菲
有助于深度探索的前沿新材料“嫦娥钢”,由玻璃和秸秆制成的能在弱光下持续发电的新型生物基材料...新材料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上,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相继亮相,多维度展示新材料产业的新场景、新轨迹、新趋势,勾勒出绿色低碳的新前景。
在展会现场,一个“迷你版”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模型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
“嫦娥四号探测器的‘腿’在月球着陆时,面临着巨大的瞬时冲击力,对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要求极高。团队克服重重压力,自主研发出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的嫦娥钢,解决了我国深空空探测器着陆材料的‘卡脖子’问题。”来自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的特种航天金属材料团队成员自豪地告诉记者,“嫦娥钢”作为一种高效吸能合金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巨大优势,不仅充当“大国重器”,还将在未来生活和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中发挥巨大作用。
在“双碳”目标下,迫切需要减少对化石资源的过度依赖,发展低碳环保的生物基新材料。
漂亮的衣服,新颖的儿童餐具,聚乳酸环保墙板...展会现场,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带来的各种玉米、秸秆制成的产品颠覆了人们对新型生物基材料的认知。
“我们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攻克了以秸秆为原料的聚乳酸核心制备工艺,打通了‘秸秆-糖-聚乳酸-产品应用’的全技术链。公司年产1.5万吨秸秆糖的工业示范工厂已经投产。”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立平表示,通过产学研合作,公司不断拓展产品应用场景,延伸产业链。
随着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一代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加速融合创新,绿色新引擎释放澎湃新动能。
“这款发动机叶片采用了新型陶瓷和铝材料。与钛合金叶片相比,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抗疲劳的特点,能适应更高的飞行高度和速度,在国防、航空空航天、汽车轻量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安徽(淮北)陶瓷铝新材料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随着陶瓷铝新材料的迭代创新和制备技术的提升,将为绿色发展开辟更多新的赛道。
崭新的光伏车棚上,一片片铜、铟、镓、硒发电玻璃在初冬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为与会的新能源业主提供“绿色能源”。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蚌埠供电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告诉记者,依托新材料、新技术,本次大会全部采用低碳环保的清洁“绿色电力”。
“新材料的迭代创新非常快,为能源和动力系统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空”吴告诉记者,他们正与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玻璃新材料紧密合作,共同推进铜、铟、镓、硒发电玻璃等新材料、新技术在源头、电网、储充、绿色建筑一体化能源示范工程中的创新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表示,随着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不断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不断上升,对新材料的需求将更加强劲,新材料的产品、技术和模式将不断更新,引领世界科技和产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