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价值观|华能贵诚:力行“产融协同”实践创新 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央企办信托”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ze10个月前默认286

2008年11月,在贵州省委和原银监会的支持下,中国华能集团增资控股。原乾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重组更名为华能桂城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桂城”),并于2009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16年来,华能桂城坚持产业央企发展使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党建与业务发展融合、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协同,走出了一条构建产融新生态、不断谱写新篇章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历史选择:工业央企也能办好财务。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离不开高质量金融发展的有力支撑。

华能集团选择增资控股信托公司,是基于国有央企对标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优化调整金融产业布局、提升主动服务主业和实体经济能力的要求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从历史规模来衡量,当年的及时行动,既保护了国有资产不受损失,又为华能集团的产融协同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刷新了工业央企能跑、能跑好金融的崭新局面。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近年来,华能集团进一步发挥产融协同效应,有效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行业竞争优势,深化国有骨干能源央企改革发展;华能集团自身的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品牌优势,也为涅槃重生的华能桂城重新焕发了红色的血液,注入了新的动能。

重组以来,华能桂城经历了攻坚克难(2008 -2010年)、追赶转型(2011 -2014年)、转型发展(2015 -2020年)、探索新路(2021年至今)、加强党对完善公司治理的领导、深化能源央企资源禀赋等阶段。围绕“二次创业”战略目标,锚定并精准切入前端行业和领域,紧盯并快速融入高端主导产业和企业生态圈,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持续注入金融活水,盘活电力行业资产,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支持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行业形势,华能桂城坚定践行华能金融“头雁文化”理念,服务无依靠,求生存、强实力、控风险、创新。截至2023年底,累计信托规模62392.33亿元,到期安全兑付57374.68亿元。累计营业收入428.54亿元,利润348.98亿元;净资产277.63亿元;累计上缴地方税收超过200亿元;在行业评级和公开市场主体信用评级中被评为最高级别;荣获“全国金融系统五一劳动奖状”、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的* *企业先进单位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优秀信托公司”等奖项;取得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受托人资格、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资格、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管理人资格等多项创新业务资格。综合发展实力居行业首位,成为行业变革中具有示范和引领意义的信托公司。

华能桂城的蝶变,催生了国内信托业头部机构竞相创新发展的新格局,也极大提升了产业央企在信托业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影响力,有效形成了产融呼应、相互支撑的协同示范效应。

求实:行业的机会也是信任的机会。

【/h/]信托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实体经济融为一体。信托公司作为横跨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制度优势、功能优势和创新优势,通过产融结合,为实体经济提供优质、全面的金融服务。

[h/]勤劳的机会就是信任的机会。近年来,信托分类新规、非现场操作新规、监管评级新规等重磅政策陆续出台,信托业从监管理念、行业规则到业务模式都在进行重塑。华能桂城积极适应和融入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始终坚持“依托集团、服务主业、产融结合、科学发展”的发展方向和“金融支持产业”的战略定位,以信托为主业,立足金融服务业。在改制运营之初,就成立了集团业务总部,负责深化产融结合业务。同步高端产业布局,推进“二次创业”再出发,结合国家战略导向选择产业轨道。

回顾华能桂城产融合作的发展历程,也是信托公司依托产业、立足产业随时间变化的缩影:2015年之前,公司产融服务工具较为单一,以银信合作业务为主;2015年后,随着公司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包括资产证券化、永久信托、供应链金融、光伏基金、产业资源协同项目等金融工具在内的“产融服务工具箱”日益完备,产融协同服务央企集团发展的能力和质量大幅提升。如今,华能桂城累计产融结合业务规模已超过1300亿元,其中不乏华能集团第一、市场第一的创新项目,参与了一批体现“桂城速度”、“桂城耐力”的重大项目。

华能桂城发行的“华能集团可再生能源补贴ABCP”是成功运用资产证券化工具实施产融合作的“集团首单”之一。ABCP是银行间市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子产品,具有“滚动发行”和“缩短期限”的重要特征。该产品自2021年发行以来,已开具和续开发票17次,规模104.2亿元。历史最低发行利率1.73%,远低于同期市场标准。不仅成功响应了集团对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的可再生能源补贴需求,还提高了资金利用率,降低了融资成本,支持了新的有效投资;而且,放入池内的基础资产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0万吨,节约标准煤近63万吨,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经济、金融、生态良性循环,成为服务集团支持“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推进“绿色转型、新引领”战略任务的重要实践。

华能桂城在保障国计民生、协调集团需求方面,从来没有缺席过。2022年9月,煤价高。经国务院同意,有关机构可以向市场发行能源供应专项债券,补充发电企业股权资金。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支持华能集团能源供应能力建设,华能桂城用永久信任跑出了“至诚速度”。凭借快速反应能力,在极短时间内设立资金信托,向多家区域公司发放永续信托投资共计324.95亿元,不仅为区域公司提供了担保资金,还有效降低了资产负债率,引入了低成本、长期股权基金,支持了集团能源供应保障任务。

这些都是华能集团金融板块的组成部分,支持产业发展一直蕴含在华能的真诚基因中。如何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画出信托转型的“第二条曲线”,成为华能桂城多年来走差异化转型发展之路的初心和历史选择。

华能桂城支持集团发行国内首批碳中和债券;运行一年多的内蒙古华电REITs项目,成为内蒙古银行间市场首个单类别REITs项目,也是华能集团内蒙古首个单类别REITs项目,权益资金20.01亿元。华能桂城以债券发行引入信托作为受托人的产品结构,为2021年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提供支持,大幅提升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流动性,降低了融资成本;2016年,华能桂城开通了华能集团首笔煤炭供应链金融业务,为集团所属企业后续操作类似项目树立了典范,实现了各方共赢...

在加入产融结合的过程中,华能桂城以深邃的眼光和坚定的步伐,始终锚定资产证券化工具的创新作用,探索供应链金融新路径,推动ABCP和公募REITs扩大范围、提升质量,为集团盘活存量资产、提升再投资能力带来金融水和动力。在信托业转型之际,华能桂城因产融协同而积累的先发优势逐渐显现,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从集团的战略需求出发,是信托“有为”的重要前提。华能桂城顺应能源改革趋势,配合华能集团“366”发展战略,坚持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华能集团主业高质量发展,在信托业转型的历史十字路口求变。凭借信托的高度综合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利用股权、债权、资产证券化等工具的优势,满足实体产业的金融服务需求,通过引入信托贷款、项目融资等阶段性资金,满足集团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场景、不同主体的需求。

遵循集团的产业发展逻辑,是信托“创新”的重要路径。华能桂城专注于为集团提供更高质量的产融合作服务,积极布局清洁能源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领域的产业投资,不断拓展有利于产业需求的资本、资产和客户之间的互动响应渠道,以金融资本合作的形式连接集团产业链上的一批优秀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特别是在服务高端龙头产业企业的过程中,以多元化金融工具为媒介,与集团产业发展进行战略协调,注重将公司产业客户的资源和能力与支持集团新能源发展相衔接,善于发现、争取并积极匹配公司产业客户与集团合作新能源项目。 既促进产融服务与业务创新的互补,又实现与集团产业发展的深度协同,作为一个实体尽力实现“活血”。

遵循群体的红色文化脉络,是信任“铸魂”的坚实基础。华能桂城全面遵守* *金融工作会议“诚实守信、义利并举、审慎诚信创新、依法合规”的要求,将“以信取信”的行业文化与华能“三色使命”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央企职能作用,坚持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对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和企业;认真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参股累计投资规模超过230亿元的属地扶贫基金(有限合伙),捐赠5000多万元自有资金用于支持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和重大灾害重建,不忘将“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牢牢嵌入企业精神,成为指导转型发展和经营活动的准则。

百年变迁,危机并存;跨界融合方兴未艾。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华能桂城服务实体经济的步伐依然坚定而执着,永远不会停止对金融协同产业发展的追求。

未来的延续:把信任写成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文章

作为一家产业背景的金融机构,华能桂城始终坚持自身定位,坚定前行,牢牢把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求,立志率先走出一条“产业央企办信托”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时间命题,动作回答;产融合作,殊途同归。面对“为谁服务、为什么存在”的行业选择,华能桂城在回答问题时将始终保持清醒:信托主动适应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抓住新的历史机遇、推动企业“二次创业”乃至行业改革转型的必要基础,也是增强产业集团核心竞争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有效途径。

蘸变革之墨,抓产融之笔,把信任写进服务实体经济这篇大文章,是华能桂城的职责。

回归本源,胸怀大局,坚持信托主业服务业整体发展。历史证明,坚定地服从国家经济大局,跟随国家经济政策,将自身的经营理念和发展目标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让企业管理的“小逻辑”服从于服务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逻辑”,是华能桂城创办企业的关键所在。十多年来,华能桂城管理的信托资金80%投向了实体经济;还为贵州省提供了2200多亿元的投融资。未来,面对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华能桂城将坚持国家战略方向,立足先发优势,主动作为,填充支撑产融合作的“金融工具箱”,创新产业集团与信托公司之间深层次、多领域、宽领域的金融业务模式,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实体产业的资金需求。这既是华能桂城深化产融结合、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密码”,也是一次重大政策调整。在丰富和推进产融结合实践的道路上,华能桂城将秉承国有央企责任,高质量服务集团主业,善于支持实体经济和主导产业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战略资本,在夯实基础方面,提供更多符合华能产业特点、满足主业需求的金融服务。 保供给、调结构、促转型,加大产融协同服务比重,灵活运用金融工具,与集团搭建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

抓住重点,抓住机遇,利用好信任优势,支持新的优质生产力发展。疏通资本流入现代产业体系的渠道,是信托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家具有产业基因的金融机构,华能桂城牢牢把握“高端引领产业生态业务”的核心战略,结合国家战略导向,精选“九道”,深耕并长期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和绿色低碳产业金融服务。多年来,以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半导体、TMT、先进装备等新型优质生产力代表领域为重点,充分发挥信托的功能优势,为100多家产业链头部企业和节点企业提供了近1500亿元的差异化金融融资;近年来,从实体企业引进10余名具有产业背景的博士,组建“产业博士军团”,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型人力资源结构。未来,华能桂城将深刻把握* *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文章”的具体要求,不断创新金融支持工具,支持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低碳转型升级,不断以“安全可靠、代表潮流、创新创新”的信托产品服务新的优质生产力发展大局。在金融赋能新品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上,华能桂城将进一步将自身业务发展与产业价值增长紧密结合,优化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主导产业的配置,防范风险,强合规守底线,全力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驱动,以未来产业示范为引领, 并与客户分享实体经济的发展红利,同时大力支持国家新型优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

锻造精神,培育核心,延续信托使命,打造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重组运营以来,华能桂城高度重视文化的引领作用,将信托文化建设嵌入公司治理、业务发展、内部控制等公司转型发展的方方面面,坚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规律,坚持着力提升受托人尽职能力,坚持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坚持积极进取、安全稳健的经营风格,坚持合规管理也是生产力的经营理念。坚持资金支持与社会责任同步发展,坚持激发个人价值、集中管理与综合经营相结合,逐步形成以信任文化为核心、以华能“三色使命”为背景的企业文化。未来,华能桂城将进一步融化信任的责任和央企的责任,时刻牢记党的领导是公司任何时候汲取勇气、抵御迷茫的良方,坚信党是组织的心脏,把党建工作作为落实国家意志和公司使命的重要载体,让组织的心脏强劲跳动,让新鲜的血液流遍组织。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产融协同的“头雁效应”,实施前瞻性转型战略,坚持稳健的经营风格,完善高效的运营机制,夯实专业人才基础。在“诚实守信、仗义、审慎、创新、守法”的金融文化价值观指引下,打造领先雄心,传承华能文脉,打造体现产业特色、凝聚行业共识、深植人心的产业。

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华能桂城既是产业央企旗下的财务公司,也是处于产业转型前沿的信托机构。畅通财务“血脉”,强健身体“骨骼”,已经深深植根于企业发展的基因之中。华能桂城将始终以国家经济和战略大局为己任,以立足本源、服务实体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应对现代产业体系多元化、深层次的融资需求,充分发挥信托在“探索创新、填补空白”中的积极作用,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金融创新、共同塑造金融文化中发挥更加主导和重要的作用,努力开启华能桂城“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作者单位:华能桂城信托理论学习中心课题组)

相关文章

减负担提信心 存量房贷利率批量调整落地

  千呼万唤始出来,部分银行存量房贷利率批量调整正式落地。记者了解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等主要商业银行已批量完成存量房贷利率调整。部分中小银行完成调整的时间会...

太平集团香港义工队骨干赴太平财险江西分公司参观交流

【/h/]为全面加强太平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赣港青年交流,增进赣港友谊,4月16日上午,太平集团香港志愿者团队30余名骨干成员到访太平财险江西分公司并召开座谈会。分行党委书记、总经理蔡静带领分行班子...

银行机构优结构调资源 科技金融向“新”出发

2024年是金融业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首个完整年度。2024年年报显示,发力科技金融正在成为上市银行共识,各家银行正逐步从组织架构、资源调配、考核机制、构建生态圈等多方面入手,助力科技型企业更好发展。...

同仁堂国药公司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将其应用于首款中式抗衰老系列产品

同仁堂国药公司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将其应用于首款中式抗衰老系列产品

北京同仁堂国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控股)子公司海南控股公司申报了“一种祛斑美白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3 1 1206874.8),近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授权...

江苏银行“驾校通”业务为学员学费资金保驾护航

近日,江苏银行为苏州提供的驾培资金监管业务,成功堵截了某驾校355名学员超百万元的驾培学费资金流失。目前,交通部门已妥善安排该驾校所有学员到其他驾校继续学习,有效保证了学员学习不中断、经费不流失。据悉...

套利交易大行其道 资金挖掘ETF新玩法

 “周末加班学习ETF套利方式。”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伴随着ETF的大发展,不少机构人士“加班加点”补习ETF套利交易内容。除了传统的折溢价套利外,期现套利、事件套利等模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