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资产寻接盘 银行迫切“卸包袱”

ze10个月前默认755

特殊资产,包括不良资产,对银行来说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压力,但在那些以购买特殊资产为业务的投资机构眼里,这就是他们的“淘金场”——抱着变废为宝的希望冲进这个领域,不断培养自己的处置能力,发掘价值,寻求收益。

据记者业内调研,近期多家银行着力拓展和创新专项资产上市渠道,积极举办推介会等活动,加强与投资机构的面对面沟通。众多资产管理机构、信托公司、券商积极参与,主动加入“朋友圈”,共同构建链接上下游的特殊资产生态圈。

“这两年银行把特殊资产摆上台面的需求确实很迫切。”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特殊资产都是在信贷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如何处理这些资产,快速回笼资金,减轻负担,成为银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与此同时,面对特殊资产估值和定价难的产业瓶颈,银行和下游“掘金者”也在不断寻求解决方案。

与时间的博弈。

相对于不良资产,特殊资产在银行业领域还是一个略占少数的名词。事实上,特殊资产的范畴更广。“特殊资产不仅包括违约的债权,还包括一些未违约但价格波动、偏离其应有价值的资产。”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仍然是特殊资产中最重要的部分。

近期,多家银行通过推介会等形式向投资机构介绍了多种特殊资产。抵押品包括商业房地产、工业厂房、土地使用权、住宅房地产以及信贷个人贷款资产包和信用卡资产包。以某股份行最近推荐的一个普惠业务的资产包为例。债权转让规模近5亿元,涉及45笔贷款,资产覆盖五级分类所有类别,其中正常类2笔,关注类7笔,次级类17笔,可疑类5笔,损失类14笔。随着2023年相关监管政策首次将关注类贷款纳入不良资产转让范围,今年各大银行转让的资产范围进一步扩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414亿元。业内普遍认为,今年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将加速,预计整体处置规模将阶段性创新高。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不良资产处置,银行可以快速降低不良率,将释放出来的信贷资源投向符合国家政策的行业和企业,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管理金融风险最有效的时间不是在违约之后,而是在实质性违约之前。在资产价值发生重大变化时进行干预,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违约的可能性,还可以大大降低违约带来的损失。因此,真正有效的不良资产管理对象不应局限于已经违约的不良资产,还需要扩展到未违约,但其价值因各种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资产。”曾刚说。

“银行处置不良的渠道很多。主要的一种是银行自己核销集合,还有一种是出售,比如AMC(资产管理公司)。”曾刚表示,上一轮信贷快速增长周期形成的不良处置将持续很长时间,特殊资产的范围会越来越广。特殊资产的处置需要建立动态的长期理念,即通过把握经济周期,在不同的周期中挖掘和配置资产的价值。对于银行业来说,未来长期持有和重构是一个方向,银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其中。

挖掘特殊资产处置的价值是一场与时间的博弈。专家表示,不良资产处置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时间与价值负相关。如果能在资产变成不良资产之前介入,资产的价值会被进一步挖掘。

个人贷款资产包备受关注。

"银行经常组织特别的资产推广活动,尤其是股份银行和地方银行."北方AMC的一位资深项目经理告诉记者。“我们最近比较关注某股份行的抛售个贷套餐。与反委托相比,收购方有很大的主动权。估计竞争会很激烈,很考验接收机构的处置能力。如果谈判顺利,作为优先方,我们会配合劣势方采购。我是资产处置出身,做了十几年的催收和诉讼相关业务。纯电提醒还是有限的。拿这个包主要看下后方的能力。”

个人贷款投资特殊资产是今年的热点之一。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市面上银行转让的个贷资产包,很多都是反委托的。

“银行有不良率的考核,所以要在重点之前转让一部分不良资产,但AMC可能不愿意接。然后就是反委托,就是AMC买下来重新委托给银行,让银行自己去催收,相当于不良催收的责任还是在银行手里。AMC只是作为一个时点报告工具,帮助银行粉饰不良率指标。”上述资深人士表示。

“抛售处置对接盘方要求很高,需要高超的风险处置能力才能赚钱,真正发挥价值发掘的作用。”该人士表示。

某股份公司资产保全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体来看,正常的套餐成交价比起拍价(溢价空)高10%到20%是有可能的。”

股份行人士解释,保费空和起步价在同业中也有较大差异:银行内部催收严格,诉讼前期非常细致,所以资产包保费空会压缩;银行诉讼催收和非诉催收相对宽松,其资产包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

“房贷之前特别火,最近两年比较理性。大家又开始涌入投资不良贷款。炒多了,价格就上去了,没有利润空。”上述人士表示。

近日,银登中心发布的2024年二季度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二季度不良贷款转让明显提速,挂牌数量和挂牌业务规模均较上季度大幅增长,单笔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交易规模激增5倍以上。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贷款总量的持续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银行特殊资产剥离和表外资产回归表内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同时,考虑到地方中小银行的改制重组,银行不良贷款仍将保持惯性增长态势。未来,特殊资产的增长趋势将从供给端和交易端两方面持续。

努力构建“生态圈”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专项资产处置业务分工不断细化,专业性日益增强。单个机构很难覆盖,需要聚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生态圈”,打造专门的资产处置产业链,畅通处置路径,成为行业加速探索的方向。

“围绕专项资产交易链条的各个环节,我们与多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建立了合作机制,可以为各类资产交易提供量身定制的融资产品和服务,帮助提高项目的成交率和中标率。”据北京产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与国家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资产管理机构、信托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建立了密切合作,提升了在专项资产处置领域的服务能力。

广州6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广州专项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提出,构建专项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新格局,突破专项资产流通的堵点和难点,提高专项资产处置效率。特别提出构建专项资产多业务集合、大数据共享利用投资、跨平台对接、跨区域合作的赋能服务平台,为各类专项机会资产提供“线上+线下”、全链条、全周期、市场化服务。

多家银行表示,将沿着生态方向推进专项资产运营。

对于生态圈的各方来说,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定价(估值)。据业内人士介绍,特殊资产具有“标的类型异质、资产范围不明确、未来收益不确定”等非标准属性,其收缴和处置往往受到法律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坏估计、不准确估计和快速估计是特殊资产评估面临的三大问题."平安银行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特殊资产的评估定价一般是模拟支付的处置,这是不良处置过程中的难点之一。行业采用了一定的技术赋能方式,大部分对个人业务比较有效,对公业务的技术应用还比较差。”北京某银行资产保险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个贷领域,对公部门不良资产处置难度更大,清收难度更大。

处置专用资产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折价收益、资产增值和整合收益。“掘金者”要想找到真金,“慧眼”、构建科学的估值体系、自身的处置能力等因素缺一不可。能否以合适的价格买到合适的资产,成为专用资产投资成败的关键一步。

"我们为资产包评估建立了自己的估值模型."多家地方资产管理机构向记者透露,近年来,他们一直在利用内部和外部手段完善和升级估值体系。

相关文章

险资举牌热情有所回升 权益投资力度或加大

【/h/]近日,2024年险资首次举牌引发市场关注。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险资举牌热情回升,举牌数量超过2021年和2022年全年。此外,无锡银行也将迎来险资增资。【/h/]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权益...

同“兴”反诈,兴业反诈人的忙碌夏天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盛夏欲尽,初秋登场,回首整个夏天,热辣滚烫,兴业银行南昌分行打击电诈犯罪工作的热情不减,一线反诈人员格外忙碌,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忙些啥。   忙堵截   这个夏天,在账户...

江苏银行举办首期产业专家顾问沙龙活动

  8月23日,江苏银行首期产业专家顾问沙龙活动在南京举办。本次活动以能源产业为主题、以金融服务为主线,邀请江苏省能源局及地方发改、工信相关部门,能源产业知名专家学者,江苏省国信集团等30余家能源企...

四家上市险企业绩预增 股债共振推动利润预期改善

  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国人寿近日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受投资收益大增影响,四家险企净利润均预计同比高增。从负债端看,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84万亿元...

中小银行压降自营理财缩影:规模趋零、人员转岗与客户不舍

自营理财业务的主动关停或被动离场已成为众多中小银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我已告别资管业务,转岗到金融市场部,专注于银行自营债券投资业务。”西部地区某农商行人士感慨道,随着自营理财规模逐步压降,他们...

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成功举办“企业收支流水云贷3.0 -科企增信贷”产品发布会

  3月20日,中国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携手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在南昌举行“企业收支流水云贷3.0-科企增信贷”产品发布会。   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书记、行长陈建新,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