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心养老2.0发布 第三届中国保险养老融合与发展论坛举行
新华网天津7月9日电(唐斌妮)7月6日,以“新城心”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保险养老融合发展论坛在天津举行。论坛深度探讨养老产业新趋势,为保险与养老深度融合建言献策,做好养老金融文章。
天津市民政局副局长张艳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天津在多途径解决大城市养老问题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连续17年将养老工作纳入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制定了全国首个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建立了市级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天津市健康消费专班,建设了一批养老设施,颁布了一批地方标准,开设了一批老年食堂,探索了嵌入式一体化养老模式。养老服务成为朝阳产业,银发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养老金融将成为银发经济和养老服务的核心驱动力。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促进老年人的福祉。
人人保险集团成员、副总经理李欣在致辞中指出,养老与保险保障天然兼容,既能更好地服务民生,又能有效促进自身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养老战略,努力提供高质量的“养老金融”服务,既是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有效牵引企业回归保障本源、履行社会责任的现实选择。
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在主题演讲中指出,老年人的需求,无论是服务还是商品,都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特点,我们应该拓宽视野,才能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福祉。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袁鑫表示,在老龄化社会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保险业作为金融五大板块和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助力老龄事业发展和老龄产业成长的重任。
谈及金融与养老的融合,人人人寿总经理助理王刚表示,银发经济包括老年阶段的老年经济和不成熟阶段的老年经济。保险业和养老产业是上下游关系,保险业在养老金支付服务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为银发族提供更多的养老保障。此外,他指出,养老需要硬件升级,也需要软件升级。软实力是运营和服务,核心是人才培养和供给。
论坛上,“银发族”们也分享了自己对养老的看法。家住天津市泰安路社区的温德荣说,其实老人很注重两点。一是家庭,老人不能离开自己的家庭和朋友圈;第二是医疗,要方便看病。希望多建一些“城市心养老”。
面对养老产业和养老金融的发展大潮,不少保险公司加快了养老生态的布局。据人人建投副总经理、北方区域中心总经理冯介绍,城市医疗社区是人人保险集团的重点养老业务线。目前,城市中心的模式已经从1.0升级到2.0,城市中心医疗的模式创新主要围绕三个维度:城市新地标、城市中心新医疗、养老新趋势。
其中,城市新地标指的是“每个人的家”。市中心社区坚持“近医疗、近孩子、多烟火”的定位,进一步对标国际先进,成为城市更新的标志性建筑和养老行业的标杆;市中心新医疗是指深入洞察老年人需求,创新研发智能化产品,不断升级客户服务体验,不断扩大服务半径,将专业养老服务覆盖到周边地区,让更多居家老人受益,市中心社区老人更有可能从“墙内”走向“墙外”,在居住中体验更丰富的生活;养老新趋势,即“人人之家”首创“空养老实验室”,在其中研发适合养老的迭代产品,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深度探索保险与养老的融合,推动两个行业相互借力,共同写好“养老大文章”。
截至今年6月底,“人人之家”已布局17个城市医养社区,在杭州、北戴河、三亚布局了一批疗养社区,建立了一批居家养老中心和服务网点。
在圆桌分享环节,与会专家就如何实现“幸福的养老生活”进行了探讨。
天津市一体化医联体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多学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魏健表示,要充分利用一体化医联体的优势,为老年人和养老社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资源,方便老年人日常就医、会诊、手术、住院等刚性医疗需求,为他们提供医疗照顾。微医集团副总裁白宇认为,大数据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解决老年人吃药难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专家在线视频会诊解决老年人出门难的问题。姚景源建议,推广志愿者制度,让年轻人参与到养老行业中来,以降低全社会的养老成本。人人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临时负责人郭佳表示,提前通过保险组合进行规划和储备,可以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袁鑫指出,在当前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如果年轻人经济收入条件允许,可以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市和平区“和家汇”养老服务项目在论坛上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和平区政府指导,天津泰安道成新社区人人家园牵头,旨在以智能化手段盘活区域养老资源,为老年人送去养老政策和服务,让更多老年人得到实惠。论坛还举行了建投与微医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协会与天津泰安稻城社区合作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