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惠保参保人数连续四年下滑,兄弟产品“沪补保”低调上线
界面新闻记者|苗一伟
界面新闻编辑|江一曼
在全国惠民保险“顶流”上海包惠参保人数连年下降的同时,上海医保账户可赔付的商业保险产品却在悄然增加。
【/h/]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日,一款“0免赔额”的万能险产品——“上海补充险”,可由医保账户支付,在上海申请的保险代码区上线。
可以用医保账户支付。
据悉,这款低调的普惠型保险产品“沪上补充险”,由PICC健康牵头,PICC P&C保险、中国人寿、新华人寿、众安保险、平安产险等多家知名保险机构联合承保。美心健康作为特定医疗器械的指定供应商,为该产品提供医疗器械资源。
此次推出的“上海补充险”核心设计理念紧紧围绕“互补性”,与专注于医疗保险外部保障的“上海包惠”形成互补,共同构建全方位的健康保障体系。
具体来说,这款产品在保障责任方面“补充责任”,即通过设置零免赔额,填补了百万医疗保险在低赔区间的空白,增强了投保人的实际获得感。同时,与以医保外部保障为主的“上海包惠”形成互补,共同构建全方位的健康保障体系。
该产品允许上海医保参保人使用个人账户余额为家庭成员投保,覆盖父母、子女、配偶,大大拓宽了保障范围。此外,该产品还包括5个曾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亮相但在内地未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10个高价值的新优药,是临床急需、创新性强的医疗资源。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款产品最大的特点是接受医保支付。2023年以来,上海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深度融合步伐加快。2023年10月,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上海监管局、上海医保局、上海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上海大数据中心的共同推动下,上海保码二期成功新增“医保账户专区”,这标志着上海居民可以灵活使用医保个人账户余额购买商业健康保险。
不过有保险专业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上海补充险”也有很多弊端,保障责任极其有限,还不如上海包惠;由于网上宣传少,公众知晓率低,投保人数也少。此外,该产品的价格相对于上海包惠129元/年的普遍价格来说相对较高,这也提高了保险门槛。
上海医保产品逐渐丰富。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虽然“慧保2024版”对“慧保2023版”的产品保障进行了优化升级,并在招生开始前追溯性地增加了历史理赔的赔付,但慧保的参赛人数已经连续四年下降,或达不到预期的招生率。
“仍有不少参保人未达到缴费门槛,对保险缴费和服务的感知度较低,是保险覆盖率连年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位专门从事惠民保险产品研究的保险资深人士表示。
据互惠宝官方数据,截至今年6月26日,“互惠宝”2024年参保人数突破500万,投保时间再延长一个月。2021年、2022年、2023年的参保人数分别为739万、645万、630万。多年来,80%以上的参保人使用医保账户支付。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上海包惠,今年以来,上海申办的“保码”下支持医保个人缴费的保险产品越来越多,此类产品也与上海包惠玩起了“差异化”竞争路线。
例如,CPIC产险推出了年保费1000元以上的“沪享保中档医疗险”,涵盖特色医疗/国际医疗中心、VIP部门报销、无限在线咨询、特色药具、专家门诊预约等。
众安保险推出上海医保专属“专属电子健康医疗保险”。保险责任不仅是“0免赔”,还涵盖了特殊的抗癌药治疗,以及重大疾病住院护理人员的费用保障,比普通的百万医疗保障更广。
泰康养老推出“6年牙科医疗保险”,支持上海医保个人缴费。产品涵盖预防牙科,包括牙周检查、口腔CT等预防牙科,拔牙、补牙、根管治疗等意想不到的牙科项目。
PICC健康等保险公司也联合推出了“沪保”,涵盖住院护理、居家护理、互联网药品保险等多重责任的上海居民专属护理保险。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医保账户产品区选择并上架的健康险产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批准或备案,上海市政府批准;二是遵循安全优先、合理定价、微利运营的原则,在坚持商业化运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惠民利民;三是允许参保人使用医保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进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