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码”当先,中国移动支付与世界的一场双向奔赴
文/陈嘉玲
刚从美国来到深圳的迪-扎克“经常听人说起广东凉茶的神奇功效”,他特地来到深圳福田的益和堂凉茶店“尝一尝鲜”。在老板娘何琳的帮助下,扎克用微信支付扫码买了两杯凉茶和一杯龟苓膏。
“一开始我们觉得怎么支付很麻烦,现在我解决了。厉害了,花钱变得简单了!”哈钦森一家是英国旅游博主,第二次来到中国。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他们还成功将银行卡绑定在微信上,在便利店和路边摊轻松使用移动支付。他们拍摄了赞美中国移动支付的视频,甚至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
【/h/]如今在中国,以扫码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早已成为中国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
然而,一个简单的“di”其实大不相同。
首先是一个“代码”
要了解这个简短的“哔”声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回到扎克扫码支付的场景。
他需要做什么?只有三步!第一,下载注册微信;第二,绑定自己持有的境外银行卡;三、扫码支付42元。扎克购买广东凉茶的整个过程只需要几分钟,这也给他带来了“一劳永逸”。绑定后,他还可以方便地使用微信支付,感受中国移动支付的便捷。
“绑定境外银行卡支付还是挺方便的。”
而“大不同”的是,扎克使用的微信支付是直接用境外银行卡(以下简称“外卡”)结算的。
用行业术语来说,叫“内绑定外卡”,即支持外国人将外卡与国内的支付APP绑定,实现境外银行卡与国内条码支付的无缝对接。
“在中国,我们是第一个,没有先例,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据介绍,自2023年7月起,腾讯财付通联合工商银行、清算机构、国际卡组织,对微信支付的外卡服务进行了全面升级。
其实早在2019年,微信支付就已经支持绑定国际信用卡,支持用户在衣食住行等领域的部分试点商户消费。
那么,为什么要在2023年进行服务的“大升级”?
一方面是市场需求迫切。2023年以来,国际旅游市场回暖,中国等国家免签政策落地,来华外国人数量成倍增长。与此同时,2023年,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相继举行,其中大运会是疫情后中国首次举办的国际赛事。
另一方面,外国人来中国的支付还有很多不便。中国的移动支付近年来发展迅速,各种消费场景与移动支付深度融合,尤其是街边小店等小商家,主要使用二维码和现金收据。现实情况是,国内的支付环境和外国人的支付习惯存在一些差异。相对于扫码支付,在中国的外国人更习惯用信用卡和现金支付。此前国内商户受理的外卡覆盖范围有限,现阶段已有较大改善,但路边摊等烟花店仍难以覆盖。
“我们一直在和工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希望来中国的外国游客可以像当地居民一样方便地使用国内移动支付服务。”财付通外汇业务负责人戴海勇说。
工行深圳分行银行卡中心产品经理刘凯也表示,“从最初的想法到合作伙伴和监管部门认可的成型方案,再到付诸实践进行系统对接、开发和上线,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夜以继日地前进。”
2023年5月底,腾讯财付通收到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批复文件。
2023年7月中旬,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攻坚,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前,微信支付外卡服务全面升级新系统迅速上线。
随后,在杭州亚运会、达沃斯论坛、广交会、深圳国际支付季等重要活动和论坛活动中,腾讯财付通与工商银行紧密合作,持续为海外华人提供支付服务保障。
如今绑定国际银行卡,方便了1000多万中小商家的消费。“无论是热门商圈还是高档酒店,还是街头烟花摊贩,只要有微信支付的标识,都可以实现便捷支付。”戴海勇说。
何霖对此深有感触:“偶尔有来深圳出差的外地人在(益和堂凉茶)店里尝试凉茶。以前他们要付现金,但今年来店里的外国人发现,人们会扫描我店里的二维码来付款。”
攻克难题
从扎克扫码到何霖“微信收42元”只需要几秒钟。
“这背后的支付环节的变革,无论是财付通还是工行,都经历了几百个团队几个月的奋斗。”财付通支付渠道产品负责人彭建伟指出:“此次优化升级的核心是全面开放商户网络。商户的选择,风险的管控,全链路的打通,都是我们要攻克的难题。”
比如支付网络链路的改造和整合。支付机构需要与国际卡组织和国内商业银行密切沟通和合作,连接国内外支付网络,并通过一系列验证测试确保服务的可用性。除了系统测试,还要通过大运会场景等现场测试,保证可用性。
“前端体验越简单方便,后台处理越复杂。”彭建铿补充道,每笔交易的支付环节都很长,包括“消费者-商户-财付通-境内清算机构-银行-支付网关-国际卡组织-境外发卡银行”。
最让刘凯印象深刻的是计划2023年6月底投产的那个周六晚上。当时开发团队在调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一直在修改,一直战斗到周日晚上12点。终于,好消息来了——整个交易环节完全运行起来了。”
【/h/]财付通银行合作高级经理丁于也回忆说,整个测试过程中最难的是找到用户,全球各大发卡机构的银行卡都要进行测试和协调。当时是周六晚上12点,所以用户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在袖手旁观。
丁于进一步表示:“我们与工行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在大运会场景下,工行协调成都分行支持各商户开展测试。亚运会前夕,浙江各地100多家工行分行参加了线上培训,然后现场做志愿者。”
除了支付环节的改造整合,外卡率也是一大问题。
业内众所周知,外卡受理覆盖率低的主要障碍在于外卡POS机的使用成本和手续费较高,外卡单笔费率一般在3%左右,高于国内平均费率。
近期,VISA、MasterCard等国际卡组织陆续推进相关降费措施,将国内部分商户受理的手续费率下调至1.5%左右,但暂时不适用移动支付。
据介绍,在产品上市前夕业务成本核算“倒挂”时,机构主动承担了外卡受理的相关费用,并提供费率优惠保障服务,商户层面实现无感改造,不收取额外的外卡受理费用。迄今为止,它一直在补贴方面持续投资。
具体来说,在微信支付中,单笔交易金额200元以下免手续费,外卡费率差价由财付通补贴。
“200元以下的交易占我们所有交易的90%”,戴海勇坦言,商业目的不是首要考虑的,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配合国家开放战略,做好支付服务的建设。
根据腾讯财付通披露的数据,微信支付外卡服务全面升级以来,已为数百万来华外国人提供服务,交易笔数和金额保持高增长态势,达到数千万、数十亿笔。
2024年6月数据显示,当月交易笔数较去年同期增长6倍以上,当月交易金额增长4倍以上。
找到平衡点
随着交易规模的倍增,微信支付在外卡的服务正在发生从“0到1”、“从无到有”、“1到100”、“从无到优”的质变。
在这个质变过程中,工行和腾讯财付通的工作方法是:到用户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让服务随时随地得到,力争第一时间、现场解决问题。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在国家政策层面,今年以来,优化支付服务在国务院上升到部署层面,随后人民银行和外管局指导支付机构开展细化工作。
工商银行深圳分行银行卡中心产品经理刘表示,起初,商户方对“外卡内用”有些陌生,于是工商银行和财付通对商户做了指引,让他们知道如何辨别是否是外卡,以及如何教外国朋友如何绑定卡。
“广交会期间,我们在白云机场和广交会展位一共设置了三个咨询台,最多一天可以接待200多个外国人的咨询。这次接触老外的机会,为我们的产品优化提供了很多新鲜的数据和真实的案例。"广交会期间在现场支持服务咨询的财付通高级产品经理秦天雄表示:"在产品优化的整个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的用户调研来了解用户的需求,这样才能做好。"
【/h/]针对用户反馈验证慢,卡绑定习惯不一致,希望简化流程,注意隐私相关问题,戴海勇表示,既然是全新的业务,希望用户在上线之初提交完整的九项信息,还要经过人工验证。但用户的感受可能是:“我刚买了一瓶水,为什么需要提供这么多信息,还要等几分钟才能审核。”
在他看来,这些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在便捷和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
为此,在流程层面,腾讯财付通探索“小额更便捷,大额同时注意风险”的策略,在春节前夕推出“免验证小额支付方案”,简化卡绑定。6月份,“简化”卡绑定数量增至3月份的近10倍。
在技术层面,腾讯财付通还通过开发护照机验证、联动优途“端到端多模态模型”等方式,提高了护照自动识别验证的效率,注册验证时间从原来的小时级缩短到秒级。据介绍,目前该能力已覆盖20多个国家的护照,未来支持范围还将继续扩大。
此外,在提高微信外卡支付单笔交易限额和年度交易限额的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动态管理限额策略,在满足用户大额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兼顾服务提升和风险防控的动态平衡。
除了专注于“如何改变”,各家支付机构的另一个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也就是说,海外来中国的人,不需要下载国内的钱包,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支付,比如“零钱钱包来华”、“外包内部使用”等。
“下一步是扩大与马来西亚paynet的合作(支持马来西亚多个钱包的消费)。”财付通相关负责人表示,财付通将继续探索和支持境外钱包在中国消费,让境外用户在境外地区只需通过电子钱包支付,或者在中国扫码支付,无需下载相关应用。
从移动支付普及率高达86%的中国,到由多个钱包组成的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对来中国的游客来说是方便和有益的,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双向旅行,同时也促进了全球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这不仅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例证,让海外民众体验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经济的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