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规模再度突破29万亿元,增量资金如何“做高收益”?
界面新闻记者|韩宇航
界面新闻编辑|江一曼
7月银行理财规模再次突破29万亿。
根据华西证券的数据,截至7月第一周,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已达29.66万亿元。
2024年上半年,在债务牛市和标准人工付息的共同推动下,银行理财规模逐渐恢复。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6月中旬,银行理财规模已超过29万亿元。6月末,银行理财规模降至28.06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约1.26万亿元。
2024年以来,债券市场表现良好,带动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净值增长。据华泰证券统计,6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较2023年末增加2.91万亿元至19.75万亿元。与2023年末相比,占比上升6.6pct,达到70.6%。上半年固定收益类依然是主力,占比99%。
从期限来看,受益于短期利率的显著下行和优质长期资产的缺乏,上半年短期产品规模快速增长。6月末,1个月以下、1-3个月、3-6个月产品占比较2023年末分别上升3.3pct、0.8pct、0.7pct。上半年新开发产品中,3-6个月产品集合规模为9585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6038亿元。
近日,贝莱德建信金融针对市场发布了一系列投资意见。谈及专注于短期产品的银行理财规模增长,贝莱德建信财富管理副总经理兼首席固定收益投资官王登峰表示,由于权益市场表现不佳,房地产市场也在徘徊,且没有其他好的投资标的,大部分资金会沉淀在现金管理产品中,这促成了流动性管理的刚需改善。“大众理财”和“现金理财”中资金的基本属性是“活期存款替代”,可以达到银行存款的效果,同时获得较好的收益水平。
虽然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有所扩张,但增量资金在增加收益方面遇到了不小的压力。
据国鑫证券经济研究所统计,6月银行理财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82%,环比下降49bps。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为1.85%,纯债类产品为3.52%,“固定收益+”类产品为2.93%。新的理财产品的业绩基准也持续下降。6月份,新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06%。
如何通过合适的资产选择,让银行理财获得更高的收益?王登峰说,票息收入已经比较低了,应该在期限内支付。长期债市是牛市,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债市净值相对较好。债券和短债基金抓住一些资本利得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买入持有券。这就是短期债务资金的管理。
另一方面,在“获取高额利润”方面,有权利的产品无疑具有不小的优势。如何在兼顾稳定的同时带来尽可能多的收益?贝莱德建信金融副总经理兼首席多资产投资官刘锐也分享了他的观点。
刘锐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银行理财整体风险偏好较低,但需求也是分层次的。“就像金字塔一样,上面肯定有最少的权益,下面有最稳定的东西。在中段,我们要尽量在某些方面更加稳定,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刘睿指出。
关于资产配置的选择,刘睿表示,要尽可能扩大投资范围。除了股票,还要看大宗商品和另类策略,同时配置海外。寻找有效且分散良好的资产,控制回撤,提高收益风险。投资方法和逻辑是有效匹配更多有效资产,判断市场机会。根据客户不同的风险偏好,采用不同的投资方式,达到稳定盈利的曲线。
随着保险、信托SPV监管趋严,银行理财强监管时代即将到来,理财产品可能再次迎来相对波动期。对于这一趋势,贝莱德建信理财总经理张肯定了严格监管带来的积极影响。
“严监管对行业肯定是更积极的,会促进行业的转型发展。目前监管正准备出台《财富管理公司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具体的评分项目让监管的方向更加明确。其中,最重要的是投资能力和研究能力,其次是回报投资者的能力,以及合规和其他一些信息披露和信息技术。我相信这一定会推动行业培养自己的投资能力,找到更规范、更有保障、更安全、更可持续的资产,为客户提供更稳定、持续、长期的回报。”张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