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大行频频回购股份,国内上市银行则按兵不动,差异在哪?
界面新闻记者 | 杨志锦
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近期随着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推出,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引起广泛关注。其中银行业破净,但盈利能力较强,上市银行是否会回购引起广发关注,理论上上市银行可以通过回购提升估值、避免破净。
“到目前为止,境内的上市银行中还没有看到股票回购的先例,如果仅从资本充足水平看,招行具备开展股票回购、提高现金分红比例的能力基础,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制约,我们确实还在进一步研究中。”招行副行长彭家文11月1日在该行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如是表示。
不同的是,美国四大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富国银行)及汇丰控股等上市银行的股份回购案例频繁出现。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国内外上市银行在股份回购上的差异主要因为美国四大行形成了内生型资本发展模式:
一是资产增速较低,同时资产中贷款占比低,而贷款中零售贷款占比高,降低了发展的资本压力;二是美国四大行综合化经营突出,非息收入占比高,轻资本的特征明显。
这种差异和两国的融资结构高度相关:美国金融体系以直接融资为主,企业主要通过债券、股票融资,银行贷款中零售贷款占比较高,同时资产增长没有硬性要求。同时,股债融资又为银行提供了相当规模的投资银行收入,美国四大行中收占比较高,意味着美国银行可通过不依赖于资本的非利息收入补充资本。
而中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资产必须保持一定增速,同时对公贷款占据较大比例,由此加剧了资本消耗。事实上,困扰中国银行业的问题不是股份回购,而是如何补充资本。
总体而言,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对于银行的资本内生性发展意义重大。国内个别银行如招行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资本具备内生可持续性,因此招行股票回购问题才引起市场关注。
核心一级资本短缺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很常见,但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企业杠杆经营,需要满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事实上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一直深受资本不足的困扰,近期国家又启动对六大行的新一轮注资。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10月1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财政部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积极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等渠道筹集资金,稳妥有序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加核心一级资本。
但欧美大银行却持续回购股票,且近年来回购量增加。10月28日,汇丰控股在港交所公告,自回购开始,公司已花费30亿美元回购普通股以作注销。
美国银行7月26日晚间披露,董事会授权了又一项25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此次授权将继续提供更大的资本回报灵活性,符合公司向股东返还超额资本的承诺。”美国银行称。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据统计,1995-2017年,美国四大银行回购了约3370亿美元的股票。截至2017年的五年内,美国四大银行共回购了约1380亿美元的股票,年均回购量约占市值的3%。
美国四大行之所以可以回购股票,与其资本状况、盈利能力高度相关。不过从相关指标来看,中资四大行和美国四大行的差异并不大,但中国四大行核心一级资本相对短缺。
据开源证券的数据,2022年中资四大行ROE水平均在10%以上,美国四大行中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ROE超10%,富国银行和花旗集团在7%左右。中资四大行资本充足率明显高于美国四大行,但中资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出现明显分化,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低于美国四大行平均水平。
开源证券银行业首席研究员刘呈祥表示,2022年美国四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占比均在75%以上,资本家底厚实。中国四大行核心一级资本相对短缺,其中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占比不足70%;二级资本占比均在15%以上,明显高于美国四大行。这反映国内四大行内源资本补充能力相对较弱,大量依赖资本工具发行等外源补充渠道。
“国内上市银行分红比例相对刚性。2015年后国内四大行分红比例稳定在30%左右,反观美国四大行,分红比例根据核心一级资本情况灵活进行调整,不同年份之间波动较大,以实现银行估值和资本管理的平衡。”刘呈祥称。
资本补充模式差异
事实上,欧美大银行不需要筹集资本反而可以回购股票,主要得益于其内生型资本发展模式:
一是欧美大银行资产增速低,降低了发展的资本压力。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