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中信集团以来未出现一笔不良,中信金融资产:未来将面对7个万亿级不良资产处置市场

ze1个月前金融570

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大家都看到了中信金融资产(02700.HK)三年来发生的变化,回想过去的三年,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管理团队于无路处开辟新路,于不可能中实现新的可能的坎坷过程。”3月29日,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融资产”)**书记、董事长刘正均在业绩发布会上感慨。

3月28日,中信金融资产在港交所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中信金融资产全年实现收入总额1127.6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0%,实现归母净利润96.18亿元,是上年的5.4倍。年末资产总额9843.2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2.25亿元,平均股权回报率跃升14.8个百分点至18.4%,基本每股收益0.11元。

加入中信集团以来未出现一笔不良

刘正均回忆称,刚刚接手公司时,经营业绩大幅下滑,风险资产亟待出清,队伍状况也需要改善。面对这样的情况,公司主要做了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整改、严规矩,重塑政治生态,把巡视和审计指出的问题,监管提出的意见全部纳入公司整改内容,制定具体举措。为了吸取过去公司盲目扩张、激进发展的教训,对抵押物、利息罚息、违约金减免、资产包业务、投后管理等环节做了一系列专项排查,对过去造成损失的项目全面复盘,找出原因,纳入制度建设,嵌入流程管理。

二是定战略,明方向,找准共同定位,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把握发展机遇。聚焦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实体企业的纾困,问题资产的盘活以及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等工作。

三是摸家底,推进存量风险化解,三年来,累计压降风险敞口超过3000亿元,其中仅现金清收近800亿元。“自加入中信集团以来,累计新增投放3726亿元,目前没有出现一笔不良。”

四是促协同,强主业。依托中信集团产融并举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通过集团协同化解风险的模式,2022年以来累计化解风险820亿元。

五是推改革,选人才。公司总部23个部门精简至21个,前台5个部门增加到8个,总部人员精简23%,非金融子公司由10家整合为6家,附属机构相对高峰时清理867家。另外,通过遴选人才,一批80后干部进入管理班子。

房企纾困,保证商品房按期交付6.6万套

目前,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仍较为突出,加之信托风险继续暴露和个贷不良市场供给充足,为AMC不良资产收购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信金融资产副总裁陈鹏军表示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一是丰富问题企业化解脱困模式。综合运用债务重组、破产重整、并购重组、产业整合等金融加产业、债权加股权、重整投资等手段,设计个性化救助方案,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二是打通存量资产盘活全周期服务。从方案的咨询、资产整理到盘活重整,2024年投放资金超过300亿,有效支持了企业优化资产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三是打造地产协同纾困模式。中信金融资产与信托、房地产等兄弟单位在逆周期调节、资产隔离和建筑设计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和特长,形成风险处置合力。

以“保交房”为例。截至2025年2月底,中信金融资产通过房企纾困保证商品房按期交付6.6万套;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2.17亿元;带动货值约2,241.81亿元项目实现复工复产。

谈新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影响

2024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

中信金融资产总裁李子民谈到新规影响时表示,《办法》出台拓宽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的收购范围,允许收购银行重组类资产。并且这个范围从五级分类的后三类延伸到了关注类,有效实现了市场扩容。还规范了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处置的程序,细化了收购管理处置的全流程标准。在手段和工具上,允许通过追加投资,人力、智力输出等方式来助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风险出清。此外,监管部门还正在研究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等其他制度,通过制度的设计,为未来不良资产管理业务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结合公司具体实践来看,当前银行金融机构总资产已经突破400万亿元,不良资产吐故纳新的需求旺盛,对AMC而言,未来将面对7个万亿级不良资产处置市场。”

一是,全国银行不良贷款处置规模已经连续四年超过3万亿元,关注类贷款规模连续十个季度上升,规模超过4.8万亿元。

二是,非银不良规模在快速增加,各类机构不良合计超过万亿,表外不良尤为集中。多家高风险信托公司不良率超过10%。

三是,破产重整市场的不断扩容。近五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结办理破产案件涉及的债权6.3万亿。

第四,国企布局调整机遇的集中涌现,两非两资剥离清退过程中,万亿级的低效资产亟待重组盘活。

第五,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规模高企,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存在着因市场波动引发强制平仓的风险。

第六,房地产行业纾困需求迫切,落实保交楼、保稳定、保民生,助力房地产企业的化险脱困还需要有更多的努。

第七,地方平台债务的化解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平台债务规模仍然偏高,负担也仍然偏重。

相关文章

中国银行2024年中期答卷:业绩质效提升、强化重点支持、巩固特色优势

记者了解到,上半年,中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集团经营管理稳中有进,特别是为了回应股东现金回报诉求,中国银行本年度将增加中期分红。“综合考虑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等因素,经董事会审议...

沪市首份发行上市监管资格类罚单开出,浙商证券两保代被暂停保荐资格3个月

沪市首份发行上市监管资格类罚单开出,浙商证券两保代被暂停保荐资格3个月

【/h/]界面新闻记者|孙艺珍【/h/]上交所开出上市监管资格首张罚单。【/h/]3月29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披露,浙商证券两名保荐机构因三个月内不接受保荐机构签署的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文件而受到纪律处分...

获数据安全“绿牌”后 ,特斯拉或将重新申请注册保险经纪公司

获数据安全“绿牌”后 ,特斯拉或将重新申请注册保险经纪公司

界面新闻记者 | 苗艺伟 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简易注销4个月后,特斯拉保险在国内市场迎来重大转机。 近日,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企业名称申报登记公告显示,特斯拉保险经纪...

利润表现捷报频传!五大上市险企前三季度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8%

利润表现捷报频传!五大上市险企前三季度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8%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近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前三季度保费数据悉数出炉。今年前三季度,5家险企共揽获保费入2.38万亿元,同比增长5.8%。 具体来看,中国平安实现保费收...

引领业界发展新风向!平安人寿这个项目获得央行“金发奖”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公示“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以下简称“金发奖”)获奖名单,由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人寿”)申报的“新单品质管理平台”荣获奖项。这也是继2022年度赋能...

交银国际谭岳衡:多措优化港股流动性,吸引更多优质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丨两会·最热烈

交银国际谭岳衡:多措优化港股流动性,吸引更多优质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丨两会·最热烈

【/h/]界面新闻记者|刘晨光【/h/]“去年10月召开的* *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反映了* *对香港金融发展的重视,也是对香港的鞭策。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发展是国内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