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业协会“特急”调研统计近两年券商IPO保荐承销费,背后有何深意?
【/h/]界面新闻记者|陈静
【/h/]1月22日,界面新闻从券商投行部获悉。近日,中证协向各家券商下发了《关于统计保荐承销费用的通知》。
【/h/]中证协表示,根据专项监管工作需要,现统计2022年和2023年IPO项目保荐承销费用金额。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统计时间只有一天。同时,文件还注明了“极其紧急”的字样。
【/h/]资深投行人士王表示:“业内正在调查投行对企业的负担是否合理,以及融资激励条款是否会影响投行的独立性。”
【/h/]“将保荐承销费与募资规模挂钩是行业惯例,也是国际惯例,但惯例并不意味着当然合理。”王说,“服务费可以根据效果收取,也可以根据工作量和成本综合考虑。保荐承销是一项特殊服务。市场要求保荐承销客观中立、独立,进入市场的证券质量应接受检查。按照募资规模占比,投行的利益将完全站在发行人一边,很难做到真正的独立。”
【/h/]不过,也有券商分析师认为:“此举可能与‘打假’有关。在市场暴跌的背景下,需要找出涉嫌造假的上市公司以及与上市公司合作进行高价发行的保荐机构。如果是债券承销,往往因为低收费恶性竞争而被抓,但IPO一般没有低收费的问题,这可能取决于高收费是否存在一些问题。”
【/h/]据界面新闻消息,截至2023年12月31日,a股和b股市场共有236家公司上市发行;与2022年同期相比,同比降幅已达30%。除了IPO发行规模下降之外,在融资规模方面,2023年上市的236家公司共募集资金3155.55亿元,与2022年同期总募集资金相比下降了40%。
【/h/]承销保荐收入方面,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仍分别以34家和33家承销公司领跑其他券商,IPO承销保荐收入分别达到27.01亿元和23.85亿元。海通证券、民生证券、国泰君安分列第三至第五位,承销商数量均超过20家,IPO承销及保荐收入分别为19.06亿元、15.98亿元、14.56亿元。
【/h/]华泰联合(12.47亿元)、CICC(11.07亿元)、郭进证券(6.26亿元)、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5.95亿元)和国信证券(5.74亿元)仍牢牢占据沪深a股IPO业务前十的位置。
【/h/]与此同时,平安证券、申港证券、万联证券和华林证券等32家券商的收入低于1亿元,而国源证券和川财证券的收入甚至只有500万元。
【/h/]去年12月底,中证协组织开展了2022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工作并公布结果。获得A类质量评价结果的券商投行有12家,分别为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国源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联合、CICC、兴业证券、中原证券、长江证券承销保荐、中泰证券、安信证券、五矿证券和郭进证券。此外,15家券商被评为C类券商,其余50家券商均被评为B类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