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信号释放 制度设计料持续完善
近期,资本市场严监管的信号密集释放。
【/h/]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相关部门将继续完善以投资者为导向的监管制度设计,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打假治假机制,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全面加强依法监管、消除监管空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h/]严格监管和常态化
【/h/]全面注册制改革启动一年来,证监会坚持严格监管执法理念,全面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监管执法,严格监管形成常态化机制。
【/h/]事前要强化穿透式监管,对IPO申报企业股东核查全覆盖,严厉打击违规持股、异常价格突然持股、利益输送等行为,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h/]加强上市公司事中事后持续监管,先后实施两轮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财务造假、违规占用担保等突出问题,取得积极成效。
【/h/]“全链条严监管下,证券违法犯罪代价更高,促使企业充分披露信息,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的把关责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潘鹤林表示,更严格的执法将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强资本市场功能,激发资本市场活力。
【/h/]全面注册制下,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许多中介机构的责任越来越重,也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监管,“一案多罚”的力度越来越大。
【/h/]“我们对从事保荐与承销、审计与会计、法律与评级等证券服务的中介机构进行了‘双排查’,警示资本市场守门人提高执业质量。”证监会稽查局局长李明日前表示,连日来,证监会稽查执法重点从几个方面扎实推进工作:立足“打早打小”,强化违法违规线索发现能力。保持严的基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证券违法行为。注重执法合力,强化执行的立体问责和惩戒效果。
【/h/]“总的来看,注册制主要制度安排基本定型,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得到系统重塑,市场对法治的敬畏之心更加强烈,市场生态不断净化,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更多保护,监管部门更加透明、约束更加有力。”中国证监会综合业务部部长周近日表示。
【/h/]有助于增强信心
【/h/]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提振市场信心,需要全面加强严格监管。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璇表示,全面加强严格监管有利于构建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激活市场、提振信心。
【/h/]在田璇看来,依法严惩欺诈发行、虚假披露、违规减持等违法违规行为是维护市场公平正义、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必要举措,必须始终坚持、一以贯之。相关部门要树立坚定的底线意识,在充分发挥市场自律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协调、综合施策,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h/]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认为,全面加强严格监管将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进入市场,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市场透明度的提高将有效降低市场不确定性,提高投资者的信任度。
【/h/]全面加强严格监管,重点加强上市公司监管。正如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几天前所说,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的支柱,目前总体情况良好。但部分上市公司诚信意识不强,上市目的不纯,对公众公司“公”姓缺乏基本认识,侵害投资者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投资者信心。“建设投资者导向的资本市场,必须全面加强依法监管,特别是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王建军说。
【/h/]系统设计进一步完善。
【/h/]在市场人士看来,全面注册制的推进将越走越深,以投资者为导向的监管制度设计将进一步完善。
【/h/]一方面,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打假体制机制,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高瑞东表示,在全面注册制下,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切实营造不敢违法、不想违法的氛围,应加快完善更加严格的资本市场监管执法体系,提升监管的穿透力。
【/h/]此外,高瑞东认为,要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对相关公司和个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形成有效震慑作用。同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和信用记录,对市场主体的信用进行评价和管理,形成有效的信用约束机制,提高其合规意识和信用水平。
【/h/]另一方面,消除监管空空白和盲区。“过去一段时间,‘伪私募’、‘伪金交所’等乱象持续出现。”潘鹤林表示,监管部门及时展开有效打击,不仅消除了监管空的白色和盲区,也增强了行政处罚的威慑力,倒逼行业提高合规和风险控制意识。
【/h/]“下一步应继续完善私募基金监管体制机制,将所有证券期货活动依法纳入监管,消除监管空并推动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潘鹤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