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第五大省争夺战仍在进行:四川晋级,河南当“追兵”?
【/h/]随着四川、河南公布2023年经济数据,中国第五经济大省正式被取代。
【/h/]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GDP总量为60132.9亿元,同比增长6%;河南地区生产总值59132.39亿元,同比增长4.1%。四川经济总量超过河南,首次成为中国第五大省,成为中国第六个、西部第一个迈上6万亿元台阶的省份。
【/h/]对于四川来说,从5万亿到6万亿需要两年时间。在这一增长背后,服务业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023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
【/h/]另一方面,河南虽然已跌出全国第五位,但整体经济运行仍有不少亮点。2023年河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1%,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h/]GDP仅相差1000亿左右,这也意味着川豫“抢5”大战仍未结束。展望新的一年,四川将GDP增长目标定在6%左右,河南将增长目标定在5.5%左右。
【/h/]四川晋级
【/h/]自1978年以来,四川的GDP一直位居全国前十,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
【/h/]自2007年首次实现1万亿元GDP以来,四川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11年突破2万亿,2015年突破3万亿,2018年突破4万亿,2021年突破5万亿,2023年突破6万亿。几乎每两到三年,四川就迈过一次万亿级台阶。
【/h/]这不是无迹可寻。
【/h/]据公开资料显示,东西部差距一直是区域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但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以来,大量转移支付、产业和基建项目向西部倾斜,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等省份迎来快速发展。
【/h/]与此同时,由于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和市场,四川承接了东部大量的制造业转移,使其逐渐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转变为一个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省份。
【/h/]“现在,四川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都有非常深厚的基础。2023年四川GDP超过6万亿元,工业和服务业也为其整体增长提供了支撑。”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主任丁常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h/]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3年四川第二产业增加值21306.7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32769.5亿元,增长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超过3万亿元。
【/h/]从产业看,四川已形成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纺织、医药健康为代表的六大支柱产业。去年这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为经济稳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h/]与此同时,四川凭借丰富的锂矿资源,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进行了一系列产业布局:遂宁要擦亮中国“锂电池之都”名片,射洪要打造“千亿级锂电池产业集群”,宜宾要打造“世界动力电池之都”,眉山也在追逐“锂”之光,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锂电池材料产业基地。
【/h/]服务业方面,2023年,四川服务业增量超过3万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
【/h/]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2.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2.2%,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4%。这也说明四川的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h/]此外,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缩小。202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年的2.32下降到2.26。
【/h/]不过,目前四川人均GDP超过7万元,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是四川还需要追赶的一个方面。
【/h/]“除了四川人口众多之外,从历年的转移支付来看,四川获得的总额最高,2022年达到6486.12亿元,位居第一。这也说明四川省的贫富差距较大,因此需要大量的财政拨款来调节地区之间的财政分配,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丁对说。
【/h/]河南沦陷。
【/h/]我国经济大省中,浙江、河南、四川长期位居第四至第六位。河南也经常被用来形容“标兵越来越远,追赶者越来越近”的发展压力。
【/h/]近年来,河南的压力越来越明显。在与浙江的差距逐渐拉大的同时,2023年,河南未能守住第五名的位置,被“追赶者”四川超越。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132.39亿元,同比增长4.1%。相比之下,四川GDP总量超过河南1000.51亿元。
【/h/]事实上,2022年河南经济总量一度突破6万亿,但经过最终核算,其2022年GDP总量为58220.13亿元,减少3124.92亿元。由于基数较低,2023年的经济数据也将相应调整。
【/h/]然而,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如果将时间线拉长,河南排名下降的原因是近年来该省的经济增长并不理想。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河南经济增速已连续四年低于全国平均增速。
【/h/]不难理解河南面临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工业发展向促进发展转型的阵痛期。
【/h/]从2005年到2020年,河南作为传统工业大省,连续16年蝉联第五。2021年,河南首次被福建超越,跌至第六位。与其他经济大省相比,河南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明显偏弱。
【/h/]此前,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也指出,河南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主要产业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一般。
【/h/]为此,河南正在加快产业转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23年河南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6%,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4%。
【/h/]河南的优势在于工业发展体系比较完整。
【/h/]以汽车制造业为例,经过多年培育,河南拥有郑州宇通、SAIC郑州、东风日产、开封奇瑞等17家汽车生产企业,年产量超过80万辆。2023年,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增长45.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h/]不过,丁常发认为,在经济转型的新时代,对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有更高的需求。河南可以坚持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的“初级战略”,加快培育新型优质生产力。例如,针对汽车、电子等新兴产业,通过产教融合,龙头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吸纳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h/]为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2023年,河南还印发了《河南省制造业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能级高、结构优、创新强、融合深、韧性好”的先进制造业强省。
【/h/]根据规划,2025年,河南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40%,其中制造业占30%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力争达到2.3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力争超过2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超过2.8万家,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
【/h/]如何“占得先机”?
【/h/]在2023年底召开的* *经济工作会议上,经济大省再次被点名,要求为稳定国民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h/]四川和河南作为经济大省,将GDP增长目标定在6%左右,河南提出经济增长5.5%。如果这两个省份都能在2024年如期实现目标,四川仍将领先于河南,成为中国第五大经济省份。
【/h/]展望新的一年,这两个省份应该如何实现年度发展目标?
【/h/]对于四川来说,成渝双圈是其2024年经济任务的关键词之一。
【/h/]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4年要加快推进川渝两地共建项目和合作事项落地实施。其中包括年度重点任务和300个重大合作项目滚动建设;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高水平、大力度推进成渝“氢能走廊”建设;加快中部地区崛起,实施万达开片区整体开发和川南渝西一体化发展总体方案,深化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
【/h/]另一方面,在河南,产业升级转型的压力仍然较大。因此,对于2024年的发展目标,河南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
【/h/]围绕建设制造强省,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壮大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8条重点产业链,梳理延伸N个专精特新细分产业,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7万亿元。
【/h/]在这七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备受市场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被纳入其中。
【/h/]2024年,河南将以郑州、航空港空港区、开封为中心,以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为重点发展特色集群,以洛阳、新乡、许昌、鹤壁为重点发展区域,以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化发展为重点。
【/h/]同时,郑州SAIC新能源电池工厂、洛阳中州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等项目将尽快投产,争取宇通、比亚迪、SAIC、奇瑞等企业生产更多畅销车型和中高端车型。争取更多拥有先进核心智能技术的车企。
【/h/]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的紧迫感不言而喻。2024年新年第一天,河南推出多项促进2024年一季度经济“开门红”的政策措施,共计17项“真金白银”政策措施。
【/h/]在工业方面,在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用工成本和融资成本方面明确了具体的支持政策。其中,对2024年第一季度满负荷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10万元财政奖励。2024年第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并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的,给予20万元财政奖励。
【/h/]在激发市场消费潜力方面,针对汽车、家电、文化旅游、住房等领域提出促消费政策,鼓励各地继续通过财政奖励发放消费券、开展促消费活动。包括第一季度组织外省游客来豫专列3.5万元,组织包机6.5万元,对外省来豫包机给予一定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