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银行系寿险公司去年业绩出炉 6家盈利3家亏损
【/h/]截至2月19日,随着偿付能力报告的披露,9家银行系寿险公司2023年保险业务收入和利润陆续出炉。
【/h/]据记者了解,2023年9家银行系寿险公司共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327.09亿元,同比增长6.7%。净利润方面,6家寿险公司实现盈利,利润总额为11.01亿元;3家寿险公司亏损,合计亏损164.15亿元。
【/h/]有受访专家对记者表示,2023年银行系寿险公司整体利润承压,主要受手续费高企、投资端压力等因素拖累。未来银行系寿险公司应避免过度依赖母行资源和渠道,注重业务创新、风险管理和市场拓展,在发挥与母行协同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
【/h/]招商信诺人寿利润排名第一。
【/h/]具体来看,2023年,上述9家银行保险业务收入排名前三的是:中邮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和建信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098.66亿元、404.95亿元和397.13亿元,其中中邮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
【/h/]盈利能力方面,上述9家寿险公司中,招商信诺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中银三星人寿、交银人寿、中荷人寿均实现盈利,利润总额为11.01亿元,其中招商信诺人寿净利润4.02亿元排名第一。工银安盛人寿和农银人寿2023年净利润在银行业寿险公司中排名第二和第三,分别为3.56亿元和1.84亿元。
【/h/]从亏损的银行系寿险公司来看,中邮人寿、建信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均亏损,合计亏损164.15亿元,其中中邮人寿亏损114.68亿元排名第一。
【/h/]整体来看,2023年银行系寿险公司利润对母行贡献较小,部分寿险公司亏损较大。对此,平安集团前保险业务首席执行官、至宝汇创始人兼CEO鲁珉对记者表示:“2023年,在负债端,银行系寿险公司的银保业务面临手续费高企的问题。在投资端,行业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投资收益承压,导致银行系寿险公司盈利能力不佳。”
【/h/]此前,中邮人寿也对记者表示,亏损主要是由于准备金折现率和投资收益不及预期所致。
【/h/]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上述原因外,近年来保险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盈利模式受到挑战,导致整体盈利水平下降。同时,部分银行是寿险公司,产品结构相对简单,过于依赖一些传统险种,盈利空有限。此外,一些银行寿险公司可能在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损失增加。
【/h/]未来我们需要专注于业务创新。
【/h/]银行系寿险公司背靠大中型商业银行,在银保渠道方面享有天然的母行渠道和客户优势。但与此同时,银行系寿险公司也需要在这一优势上进行创新,避免过度依赖母行的资源和渠道。
【/h/]“银行的寿险公司捧着金饭碗,这是最大的优势。在这样的格局下,如何突破现有的银行保险业务模式,走出一条银行保险业务的新路,是银行系寿险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鲁珉说。
【/h/]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金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总体而言,银行系寿险公司更有可能借助银行股东强大的渠道优势和客户基础来获取客户并进行销售,与其他类型的保险公司相比,更容易解决短期保费和现金流问题。而且,银行的品牌优势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客户也不太担心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定性、保单赔付和赔付能力。但与此同时,股东的渠道优势也将限制银行系寿险公司的多元化渠道布局,其销售的产品不得不更加关注迎合银行客户和银行网点的偏好,强调储蓄和投资的性质,导致内含价值较低。
【/h/]“受其股东影响,银行系寿险公司具有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和资本优势,但部分银行系寿险公司存在过度依赖母行资源和渠道、业务模式单一、产品创新不足等风险;部分银行是寿险公司,风险管理和合规能力较弱。”王国军进一步表示,未来银行系寿险公司在发挥与母行协同效应、实现差异化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业务创新、风险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h/]鲁珉表示,银行型寿险公司可以考虑发展在线业务。线上运营是部分银行寿险公司的最大劣势。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但目前去网点的人越来越少。如果银行系寿险公司能够在线上与母行深度合作,就能走上差异化发展道路。一旦我们突破了这些劣势,我相信国内银行寿险公司将来一定会成长为世界上几家领先的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