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师“转会”忙,券商研究所变局将至
【/h/]界面新闻记者|陈静·孙艺珍
【/h/]界面新闻编辑|江一曼
【/h/]“洗牌在所难免,唯一的区别就是实力。”
【/h/]“离开了水,美是垂死的。券商研究所有一种衰落感。”
【/h/]“变化太多,太快了。看到一个新闻不到两天,又一个研究所要换人了。”
【/h/]“有些人跳槽是为了更好的机会;其他人被迫离开去寻找新的机会。”
【/h/]面对近期多家券商研究所传出的人事变动消息,业内人士发出了各种感叹。在这些变化中,券商研究所的管理层更替明显增加,行业标杆人物的变化也不少。与此同时,明星分析师频繁跳槽引人关注,将原团队“抱团”到新东家的情况并不鲜见。
【/h/]此外,普通分析师也在这波人事动荡中默默涌动。
【/h/]持续的人事调整,让本就陷入降佣金、裁员、收入下滑窘境的卖家圈气氛更加紧张。频繁的人事变动,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发生?未来卖方研究院的格局将如何演变?
【/h/]“人才流动越来越多,在佣金减少的背景下,确实会暴露出一些矛盾。”近日,某券商研究所所长告诉界面新闻。
【/h/]今年以来,券商研究所人事变动明显增多。据中证协数据显示,仅2月份分析师信息变更就有50起。其中,券商研究所所长的变动尤为引人关注。
【/h/]3月,原财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夏长胜出任新金证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分管产业政策和金融行业。
【/h/]同月,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也发生变更。3月11日,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任志强加入华富证券,担任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原德邦证券所长程强接任。与此同时,另一位副董事吴凯达辞去相关职务,在天风证券担任首席战略官兼政策研究院院长。德邦证券宏观策略团队加入方正证券。
【/h/]今年2月,李不再担任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魏志超出任公司研发部主任,主持研发部工作。
【/h/]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频繁变动的卖方管理层中,有不少行业标杆人物。
【/h/]3月1日,国泰君安研究所召开股东大会,会上宣布黄燕明不再担任研究所所长,而是担任国泰君安金融学院院长、财富委员会委员兼首席战略官。
【/h/]黄燕明被业内称为“a股研究总导师”,曾担任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十余年。他自创的证券研究“三花”理论和“2+1”思维也在业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h/]据悉,金融学院主要负责公司内部的各类培训,尤其是投资培训。可以看出,黄燕明这次告别了研究所,走上了“由外转内”的道路。
【/h/]同月,华富证券研究所原所长周立前卸任兴银成长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
【/h/]在总监更换的同时,明星分析师也在频繁流动。
【/h/]今年2月,海通证券前首席营收官姜培山加入西部证券,接替西部证券前首席营收官杜宪。原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师刘也正式出任广发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首席策略师。郭盛证券也有所松动。此前担任郭盛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的张俊晓辞职后加入鹏华基金,并担任全周期组组长。
【/h/]此外,兴业证券研究所首席汽车官戴畅履新国海证券副总监兼首席汽车官。
【/h/]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师“抱团”跳槽的现象时有发生。去年刚刚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国海证券研究所最近经历了一次集体跳槽:原国海证券研究所建材建设团队的盛长生、孙博文、彭琪、荆丹阳加入华龙证券研究所,盛长生担任研究所所长,孙博文拟担任所长助理;国海证券公共事业和中小企业团队首席分析师杨阳加入公司,计划担任副董事。
【/h/]去年年底,长江证券研究所多位首席分析师“组织”跳槽至国联证券。
【/h/]界面新闻在中证协网站查询发现,原长江证券研究所多位首席分析师执业登记信息发生变更,主要包括原长江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包成超、原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高登、原社会服务首席分析师关全森、原军工行业分析师高旭等。
【/h/]对于分析师抱团跳槽的现象,有业内人士表示:“轻资产模式下,券商研究所的竞争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在卖家研究领域,明星分析师影响力显著。然而,新老团队的交替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重新磨合。这也导致一些分析师团队选择离开,因为在熟悉的团队中合作通常会事半功倍。”
【/h/]“在研究和一般分析领域,领导者和分析师将经历选择和被选择的过程。强者可以保留,而适应能力不足者则面临淘汰。这是这个行业由来已久的规律。”一位券商负责人表示。
【/h/]“已经离开和加入公司的人通常会得到更多的关注,而那些正在寻找机会的人则在暗中涌动。”一位中型券商研究所所长向界面新闻透露。
【/h/]他说:“从多年前到现在,我一直在参加各种会谈和采访。有些人自愿离职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机会;还有一些人因为在原公司表现不佳,被迫离职寻找新的机会。”
【/h/]“目前券商研究所数量不断精简,身边的同事纷纷裁员降薪。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有券商分析师表示。
【/h/]界面新闻表示,市场不好,竞争越来越激烈,券商研究所压力很大,这种压力不断传导给员工。
【/h/]“市场行情不好,各家券商研究所都在研究末位淘汰方案,部分头部券商已经开始试运营类似方案。如果分配不达标,公司会以‘不称职’或‘业绩不佳’为由辞退或调岗。”一位券商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
【/h/]他说他的公司要对分配不到1%的员工进行内部防御,所以平时压力很大。
【/h/]去年6月,界面新闻从消息人士处独家获悉,郭盛证券、光大证券等研究机构发布了《研究团队人员配置方案试行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研究团队严格按照分配点比例定岗。如果当前人数比率水平高于派遣点比率水平,则停止增加人员编制。一年后仍高于派分比例,再将人员淘汰至派分比例。
【/h/]所谓“分销系统”是指买方机构向证券经纪人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的一种考核机制。谁拥有有价值的研究,谁就能获得更高的分数,券商也能获得更高的佣金。国内券商研究所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公募基金的分仓佣金。
【/h/]相关人士评论称:“郭盛的情况在业内可能不是个例,更激进的小机构或平台可能会倾向于采用这种方式。”
【/h/]“当行业面临困难时,经纪、自营交易和投资银行等业务领域都会收缩。在券商的生态系统中,研究所并不是主要的盈利部门,国内券商的研究所通常处于盈亏平衡状态,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当市场不好时,进行岗位调整是不可避免的。”中型券商研究所所长华告诉界面新闻。
【/h/]降佣降费被视为行业人事动荡的催化剂。
【/h/]“目前,卖家的人员已经来到了一个高峰。佣金减少是核心原因,强监管下的原有盈利模式已经开始奏效。此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的长期低迷。券商没钱烧,研究员肯定首当其冲。”有来自券商研究所的从业人士告诉界面新闻。
【/h/]一位资深分析师告诉界面新闻:“研究所人员变动较大,主要是降低了基金公司证券交易公募佣金费率和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研究所无法为公司贡献高收入。”
【/h/]2023年7月8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答记者问时表示,根据行业发展实际和投资者需求,证监会制定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将监管引导与行业主动作为相结合,引导公募基金行业稳妥有序开展费率机制改革,支持公募基金管理人等行业机构合理降低基金费率。
【/h/]天风证券非银团队指出,2022年市场平均佣金率为0.023%,2023年第一季度为0.021%,这意味着公募佣金率降至1.4万左右,降幅近50%。
【/h/]“根据2022年的数据,我们预计2022年全年来自公募佣金的整体利润约为95亿元,占券商收入的2.4%;一些研究业务收入相对较高的券商受影响较大。”天风证券认为。
【/h/]根据平安证券非银金融团队的测算,基于2022年证券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券商佣金的下降将导致行业收入下降2.1%,净利润下降5.7%。
【/h/]假设上市券商经纪佣金下降的百分比与行业预计结果相同,头部券商的收入基本在1%左右,一些以卖方研究为特色的中小券商的业绩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例如,天风证券和长江证券估计收入分别减少约12.9%和6.4%。
【/h/]业内人士担心,在降低佣金和手续费的大环境下,基金公司的整体购买力可能会下降。
【/h/]“这将导致更多券商愿意降低交易佣金以吸引客户,从而引发新一轮to-b佣金大战。”华北地区一家中型券商非银分析师告诉界面新闻。
【/h/]Wind数据显示,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等综合实力较强的头部券商获得开仓佣金的能力最高。长江证券、天风证券、浙商证券、东吴证券等具有较强研究实力的特色券商也在市场中获得了相当大的份额。
【/h/]“虽然分仓佣金收入仅占证券行业总收入的一小部分,但仍是以研究业务为主的券商的重要利润来源。此次费率下调对多数券商研究所产生了直接影响。”北京某大型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表示。
【/h/]“除了研究服务本身,机构支付的佣金还包括产品销售和软服务的部分成本。通常情况下,研究费用约占总佣金的30%-40%,一些券商将投研服务、渠道代销返点和倾斜股东的佣金分配比例设定为40%、40%和20%。”华东某大型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
【/h/]“相比之下,大型券商在佣金收入中的占比并不高,而中小券商对市场份额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该人士表示。
【/h/]此外,券商研究员数量变动频繁,部分原因是近年来从业人员持续增长,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也导致行业内卷化严重。
【/h/]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底,在证券业协会注册的分析师人数达到4636人,同比增加超700人;与此同时,规模超过100人的券商研究所数量也从2019年的6家增加到2024年的13家。
【/h/]“离开并重新寻找机会的分析师人数明显增加,这也给人一种外部人才过剩的印象。”一位券商负责人表示。
【/h/]事实上,券商研究所的人事变动愈演愈烈,也进一步反映出券商研究所转型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
【/h/]关于科研院所的转型,业内一直有很多讨论。其中,可以探索的方式有很多,包括与内部服务合作,逐步改变对公募佣金的绝对依赖。此前,多家券商在财报中强调要提高研究转化效率,统筹内外部赋能,探索多元化收入模式。
【/h/]东兴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嘉伟表示:“在券商研究所的盈利结构中,研究服务带来的收入占比将持续提升,最终达到一个非常高的值。同时,发展内部服务也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对于股东为集团公司的券商而言。”
【/h/]但目前协同业务利润贡献较少,券商研究业务主要依赖分仓佣金。
【/h/]“事实上,研究院的内向服务未来发展前景并不明朗。如何与各部门协调和磨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对于研究员个人而言,薪酬评估体系也将发生变化。即使是向内,在当前环境下降薪也是不可避免的。”有券商分析师表示。
【/h/]他认为,对于个体研究人员来说,从“卖家”跳槽到“买家”曾经是职业发展的常见路径之一。但是,如果研究所转向内部服务,研究人员可能无法联系到机构投资者,并且很难看到研究成果用于内部服务的市场表现。
【/h/]刘佳伟表示,单纯靠内部服务盈利的模式暂时难以实现。大型经纪公司的资源相对较多且质量较高,而中小型经纪公司则更专注于服务。但无论大小,只有你能持续稳定地获得收入,才是长久之计。
【/h/]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券商研究所的改革转型可以从多方面发力。首先,面对新形势,券商研究所可以考虑转型为更注重深度和专业性的研究机构,加强对特定细分行业或主题的研究。其次,通过整合内部资源,研究所可以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的联动,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提高服务附加值。再次,券商研究所应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开发智能投研工具和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h/]业内人士表示,在公募基金降佣降费的背景下,研究业务面临收入减少的问题,人员流动加剧,将对卖方竞争格局和业务布局产生深远影响。
【/h/]“大趋势下,具有一定规模的头部券商研究所不再局限于佣金的竞争,而是更多尝试向综合金融服务方向发展。对内,他们与自营、资管、投行等业务部门的合作更加紧密;对外,他们加强对产业研究和大类资产管理的覆盖,以扩大自己的研究范围。”北京某大型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表示。
【/h/]他认为,从研究院未来的发展格局来看,投行化、机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过去研究院去中心化的趋势也在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