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股份行2023年报:打好零售对公补位战
【/h/]截至目前,已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7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2023年年报。作为两大核心业务单元,零售和公司业务的攻防方式和管理方法,从各家年报和管理层业绩说明会的回应中可见一斑。
【/h/]整体来看,2023年上市股份行在零售金融领域竞争激烈,或增加人员配置或酝酿结构调整,零售业务营收占比大多有所提升,但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仍需进一步突破。与此同时,不少银行更加注重零售和公司业务的互补,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并积极调整在公司业务领域的信贷结构。
【/h/]业内人士认为,在行业整体收入承压、息差持续收窄的当下,银行业迫切需要爬坡过坎。作为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充满活力的新生力量,股份银行的新“打法”也正在重塑银行业的未来。
【/h/]零售转型持续推进。
【/h/]近年来,“零售转型”在银行业掀起热潮,而这一趋势在股份行更为明显,几乎是各家股份行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
【/h/]这一战略重点正在转化为零售客户资产的高级管理(AUM)、零售收入比例和其他指标。
【/h/]例如,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末,被业内誉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总数达1.97亿户,较上年末增长7.07%,管理零售AUM超1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88%;素有“零售黑马”之称的平安银行零售客户数1.25亿户,较上年末增长1.9%,零售AUM突破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4%。近年来,中信银行实施“新零售”战略,零售客户数达到1.37亿户,较上年末增长7.47%,零售AUM也突破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2%。光大银行零售客户数达到1.52亿户,较年初增长3.5%,零售AUM超过2.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4%。
【/h/]年报数据还显示,招商银行2023年零售业务收入1943.36亿元,同比增长1.52%,占总营收的57.31%,同比提升1.79个百分点。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收入为961.61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57.3%上升至58.4%。中信银行零售收入为864.24亿元,占总收入的42%。光大银行零售业务收入为649.49亿元,占比44.6%,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
【/h/]“目前,中国零售银行业务仍有巨大的市场和机遇。”招商银行行长王良表示,将坚持零售金融的战略主导地位,巩固和扩大系统化优势。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提到,该行将把零售业务发展作为2024年的重中之重。
【/h/]“近年来,我行信贷资源优先投向零售业务。我们连续四年专门增加零售团队,2023年配置了近300名零售投资、财务和营销经理。更重要的是,零售的战略认知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中信银行副行长吕天贵在业绩会上表示。
【/h/]逆风翻盘化解风险
【/h/]然而,在行业增长的压力下,各大股份行的零售策略并未完全取得漂亮的成绩。由于各种逆风,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增长面临压力,利润贡献分化较大,零售资产质量也成为关键变量。
【/h/]“目前我比较关注零售贷款资产质量。近年来,我们的零售业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外部环境面临压力,零售贷款的不良率有所上升。当然,这种趋势在同行中也是一样的。”平安银行行长季广恒坦言。
【/h/]年报数据显示,部分银行的资产质量指标不尽如人意。例如,光大银行的零售不良贷款占不良贷款总额的43.45%,而去年末这一比例为37.10%。民生银行个人不良贷款总额268.5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44亿元,不良贷款率1.52%,较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
【/h/]从利润来看,招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为999.13亿元,占税前利润总额的56.57%,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中信银行零售业务税前利润为159.35亿元,占比21.3%。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占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比重降至11.9%,而上年为43.6%。
【/h/]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宏观经济仍在复苏,零售业务面临较大压力,银行需要进一步优化战略执行。
【/h/]平安银行管理层表示,平安银行后续零售业务发展战略一方面要控制风险,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同时优化风险等成本,逐步降低部分高风险、高价位客群的压力,提高低风险客群占比,进行组合管理。
【/h/]零售公司相辅相成。
【/h/]在零售业务面临挑战的背景下,许多专注于零售转型的股份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公共部门,以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
【/h/]“今年对公存款的贷款增长很好,资金业务也比较好。希望对公业务能够率先发力,为零售争取一个喘息的机会。”纪广恒表示,零售业务短期内会面临一些挑战,因此要做好对公、支持置换,为零售转型争取时间。从全球经验来看,对公业务可以对冲经济周期中单笔零售业务的波动,外资银行零售业务经历了经济周期的阶段性下滑。同时,在零售业务快速发展一段时间后,需要从对公业务中寻找新零售客户的增量,通过公私融合挖掘企业中个人客户的金融诉求,弥补仅靠零售获客的瓶颈。
【/h/]此前,监管部门曾表示,要引导股份制银行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银行也在上述领域持续发力。
【/h/]纵观多家银行年报,企业贷款结构呈现优化趋势,房地产贷款和融资平台贷款占比下降,制造业、绿色贷款、普惠小微金融等领域贷款占比上升。
【/h/]例如,兴业银行2023年末贷款余额(不含贴现)同比增长20.27%,积极加大科创、普惠、能源、汽车、园区等“五大新赛道”布局,各领域均实现两位数年度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31.88%、23.95%、16.16%。光大银行对公贷款(不含贴现)较上年末增长12.14%,制造业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科技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分别增长24.74%、46.71%、50.64%和57.44%。
【/h/]“年初以来,中信银行的信贷投放形势非常好。3月中旬,提前完成了全行设定的信贷投放增长目标。”中信银行业务总监卢表示,从项目来看,主要集中在重点领域,如绿色信贷、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企业、制造业、工业园区等。,这些地区的储量和投资占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