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绿色信贷规模近18万亿元 绿色金融“工具箱”日趋丰富
【/h/]近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相继披露2023年年报和社会责任(ESG)报告。报告显示,国有大型银行继续发挥“头雁”作用,绿色金融领域探索持续深化,绿色信贷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3年末,六大行绿色信贷规模达17.90万亿元。与此同时,六大行不断丰富绿色金融“工具箱”,构建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h/]绿色信贷保持快速增长。
【/h/]2023年,国有大型银行深入探索培育绿色信贷市场,全面推进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理财等绿色投融资业务发展。
【/h/]从绿色信贷规模来看,根据年报数据,截至2023年末,六大行绿色信贷规模达17.90万亿元,占国内绿色贷款的半壁江山。中国人民银行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4个百分点。
【/h/]具体来看,工行绿色贷款规模和增量仍领先同业。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绿色贷款总量创历史新高,金融监管总局绿色贷款近5.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近1.4万亿元。
【/h/]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4万亿元。截至2023年末,全行绿色信贷业务余额达40,487亿元,同比增速50.1%,较2021年末的19,778亿元和2022年末的26,975亿元均有明显提升。
【/h/]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也突破3万亿元,分别为3.11万亿元和3.88万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56.34%和41.19%。交通银行披露,人民银行绿色贷款余额8220.42亿元,同比多增1866.10亿元,增幅29.37%;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6378.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46%。
【/h/]除了信贷,六大行还通过发行和承销绿色债券为绿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h/]从绿色债券发行情况来看,2021年以来,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逐步加大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推动绿色债券总量扩大。2023年,工行境外发行绿色债券42.3亿美元,截至年末累计发行境外绿色债券9只,发行总额199亿美元。发行境内绿色金融债券3期,发行总额600亿元。中国银行发行等值24亿美元境外绿色金融债券和等值300亿元人民币境内绿色金融债券。交通银行2023年发行境内绿色金融债券300亿元。当年8月,香港分行在绿色债券框架下成功发行交通银行首单境外绿色债券,规模5亿美元。
【/h/]从绿色债券承销情况来看,2023年,中国银行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承销境内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5554亿元,其中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3416.58亿元,居银行间市场首位,境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297.6亿美元。工商银行承销了95只ESG债券,包括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和社会责任债券,募集资金4500.90亿元,承接资金1128.75亿元。2023年,建行参与承销境内外绿色债券76只,发行规模折合人民币2199.78亿元。
【/h/]此外,大型国有银行也在积极投资绿色债券。2023年,工行新增绿色债券投资904亿元,年末绿色债券余额2732亿元,同比增长33.5%;新增投资外币绿色债券4.29亿美元,年末余额12.7亿美元,同比增长36.27%。中国农业银行继续加大对绿色债券的投资。截至2023年末,其自营绿色债券投资规模为1443.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7%。截至2023年底,中国银行绿色债券的投资规模也超过1000亿元。
【/h/]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h/]日前各家银行发布的ESG报告显示,六大国有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不断加强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h/]2023年,工商银行创新发行全行首只全球多币种“碳中和”主题境外绿色债券和国内首只商业银行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券,创新推出ESG主题理财产品,发行多只投资于生态环境、ESG、碳中和等领域的绿色基金产品。
【/h/]工商银行还在ESG报告中发布了十多个绿色创新案例。例如,工行广东省分行向江门一家造纸企业提供了6100万元的可持续关联贷款。该笔贷款是江门市首笔针对造纸行业的可持续关联贷款,贷款利率与企业节能减排效果挂钩。如果企业烟气和污水中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并达到合同约定的排放值,贷款在其存续期内可享受优惠利率。
【/h/]中国银行锚定“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目标,升级完善“中银绿色+”产品服务体系,提升客户ESG风险管理水平。在“绿色+信贷”方面,2023年,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与中远海运能源运输有限公司成功组织15亿元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这是中国航运业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在“绿色+债券”方面,该行承销国内首单与地方碳市场交易挂钩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发行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落地全国首只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绿色债券,支持企业制造新能源商用车,助力节能减排。在“绿色+消费”方面,中国银行从消费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引导和鼓励消费者增加低碳行为、选择绿色产品,推动个人消费向绿色低碳转型。
【/h/]此外,农行创新推出绿色普惠贷款、海洋牧场贷款、和美乡村贷款等区域特色产品,推广应用农村人居环境贷款、绿水青山贷款、生态共荣贷款、林(竹)林碳汇贷款等。邮储银行成立了碳中和支行、绿色支行、绿色金融部等28家绿色金融机构,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低碳转型质效;发放全国首笔公平转型贷款,落地全国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可持续发展联动+数字人民币”贷款场景业务,开创绿色金融服务新模式。
【/h/]持续强化绿色金融战略引领。
【/h/]近年来,国有大型银行不断强化绿色金融战略引领作用。例如,在绿色金融战略规划中,工行提出了“成为具有良好国际声誉的绿色银行”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要打造“践行绿色发展的领先银行”,并将“加强绿色金融和ESG体系建设”作为推动落实的具体举措。
【/h/]中国农业银行还持续跟踪评估《绿色金融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的工作措施,督促规划落实,加快绿色金融战略实施。
【/h/]“* *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绿色金融是要做好的重要五篇文章之一。”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近日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农业银行将继续围绕业务发展和自身建设两条主线,聚焦能源革命、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等领域,加大绿色基金投入力度。发挥农业银行作用,突出支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以绿色金融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同时,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各领域和管理全过程,推广绿色办公、建设绿色网点、实施绿色采购、倡导绿色出行。
【/h/]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敬桢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中国银行将进一步支持行业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围绕环保节能、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研发、废物循环利用、大规模风电和光伏基地建设等领域优化金融服务,做好绿色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