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稳健 息差持续承压
【/h/]42家a股上市银行已全部披露一季报。整体来看,资产规模稳步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态势。在经营业绩方面,同花顺数据显示,一季度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4,726.54亿元,净利润合计5,708.15亿元。城农商行业绩大幅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两位数增长的12家银行中,除浦发银行外,均为城农商行。
【/h/]资产规模稳步扩大。
【/h/]在资产规模方面,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42家上市银行总资产合计292.10万亿元,较上年末的281.06万亿元增长3.93%。六大行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总资产193.72万元。其中,工商银行总资产超过47万亿元,农业银行总资产42.16万亿元排名第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总资产分别为39.73万亿元和33.66万亿元,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总资产也超过30万亿元。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排名第一。截至一季度末,它们的总资产分别为11.52万亿元和10.26万亿元,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和平安银行的总资产也超过了5万亿元。
【/h/]不过,资产规模增速略有放缓。平安证券表示,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整体资产增速较上年末下降1.7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9.6%。其中,贷款同比增速较上年末下降1个百分点至10.1%,存款同比增速较上年末下降3.02个百分点至7.6%。负资产扩张边际放缓,在盘活存量信贷背景下,银行更加注重贷款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h/]从资产质量来看,上市银行整体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环比改善。平安证券表示,2024年一季度末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1个基点至1.25%,拨备覆盖率上升1个百分点至244%,存贷比下降2个基点至3.05%。分机构类型看,六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分别下降1个基点、下降2个基点、下降1个基点、上升4个基点,分别为1.29%、1.22%、1.07%、1.09%,内部分化趋势延续。从绝对值来看,成都银行、厦门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和常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位于上市银行前列。
【/h/]国信证券表示,上市银行不良存量持续出清,不良存量率变化不大,整体资产质量较为稳定。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了许多传统行业的债务水平,近年来银行业加大了对不良股票的处置和核销力度,这降低了银行业大多数借款人的杠杆水平和银行的信用风险偏好,从而保持了整体资产质量稳定。拨备计提力度(以“新增贷款损失拨备/不良生成”衡量)持续降低,反哺利润增长,但反哺力度减弱。
【/h/]第一季度的业绩差异
【/h/]一季报显示,42家上市银行业绩总体稳健。从归母净利润来看,13家银行一季度净利润上百亿,31家银行实现同比正增长。
【/h/]六大国有银行规模优势稳固。同花顺数据显示,一季度,六大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240.99亿元,净利润合计3517.59亿元。工商银行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仍保持第一,交通银行是六大行中唯一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的银行。
【/h/]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营业收入分别为2198.43亿元、2009.28亿元、1860.21亿元、1608.18亿元、894.30亿元和670.5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76.53亿元。
【/h/]股份行中,仅浙商银行和中信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实现双增。
【/h/]浙商银行一季报显示,该行经营效益持续改善。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84.07亿元,同比增加26.27亿元,增幅16.65%。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59.13亿元,同比增加2.88亿元,增长5.12%。值得注意的是,该行今年一季度营收增速较2023年全年提升12.36个百分点,其他非利息收入支撑了营收表现。
【/h/]中信银行财报显示,该行一季度利润稳步增长,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91.91亿元,同比增长0.25%。实现营业净收入537.7亿元,同比增长4.69%。其中,利息净收入为349.6亿元,同比下降4.55%,主要受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非利息净收入为188.1亿元,同比增长27.64%,主要受金融投资收益增长带动。
【/h/]此外,浦发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04%,是9家股份行中唯一实现净利润两位数增长的银行。财报显示,浦发银行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53.28亿元,同比减少27.51亿元,下降5.72%;剔除上年同期出售摩根士丹利股权的一次性因素,营业收入增加14.9亿元,同比增长3.40%。
【/h/]在27家城市农村商业银行中,有11家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两位数,而另外两家银行的净利润下降了10%以上。其中,杭州银行以21.11%的净利润增幅排名第一,常熟银行、青岛银行、齐鲁银行和苏农银行的净利润增幅均在15%以上,占比分别为19.80%、18.74%、15.98%和15.83%。
【/h/]根据广发证券的研究,银行的盈利主体开始从收入端向盈利端反映。从2024年全年来看,由于2023年年中开始实施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保险资金手续费减免等让利政策,去年营收增速前高后低,银行营收增速基数前高后低。随着存款利率下调的效应,后续几个季度的收入增速有望企稳回升。银行的利润增速将继续向营收增速收敛,银行业绩相对走势的分化主要来自于资产质量敞口与债券市场收益变现的差异。
【/h/]利差继续承压,但跌幅收窄。
【/h/]同花顺显示,在42家上市银行中,有14家银行一季度净利息收入实现正增长,8家银行一季度净利息收入同比降幅超过10%。六大行中,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一季度利息净收入实现正增长。邮储银行在一季报中表示,在行业息差下行环境下,该行努力以高质量、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息差表现稳定,净利息收益率为1.92%,较上年同期下降9个基点,降幅收窄2个基点;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3.13%,增速较2023年提高0.13个百分点。交通银行一季度实现利息净收入415.58亿元,同比增加9.1亿元或2.24%;占营业收入的61.97%,同比提升1.37个百分点。股份行中,兴业银行和浙商银行一季度利息净收入分别为372.42亿元和118.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9%和0.61%。城商行中,兰州银行和宁波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12%。
【/h/]从反映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净息差来看,一季度净息差继续承压,但降幅收窄。中信建投认为,受益于负债成本改善,一季度净息差企稳超预期。2024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净息差(实测值)环比持平至1.63%。其中,国有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52%、1.66%、1.58%和1.76%。国有银行环比持平,农村商业银行环比上升1个基点,股份行和城商行环比下降4个基点和2个基点。个股方面,今年一季度部分上市银行净息差较去年四季度有所回升。尽管其他银行仍面临压力,但去年第四季度的降幅已明显收窄。在资产端,得益于对公端信贷需求旺盛,新增贷款定价压力有所缓解,降幅收窄。负债端,由于存款挂牌利率多次下调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负债成本压力明显改善。在资金面和利空面的共同支持下,息差降幅收窄。
【/h/]平安证券也表示,在资产端利率下行背景下,上市银行息差水平持续承压,但成本端红利释放降低收窄幅度,息差韧性凸显。从期初和期末余额来看,2024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年化净息差水平较上季度收窄2个基点至1.49%,收窄幅度明显放缓。“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影响利差走势的核心因素仍是资产端利率水平的变化,但可以看到负债成本下降、监管对量价平衡关注度提升等积极因素的出现,利差有望逐步趋稳。”
【/h/]信达证券认为,存贷款利率下行趋势依然存在,银行利差有望企稳。近年来,中国存贷款利率处于下行阶段,主要体现在LPR、存款挂牌利率和通知/转存等存款利率的下调。在贷款利率方面,LPR在2023年进行了三次调整;存款利率方面,2023年银行存款挂牌利率三次下调。2023年12月,以国有银行为首的多家银行下调了人民币存款上市利率,进一步缓解了商业银行的存款成本。该机构认为,2024年存款利率仍将下降空,有望缓解银行的成本压力,从而进一步为银行开放实体经济。空,银行息差降幅有望收窄,整体息差下降压力可控。
【/h/]普华永道在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报告中指出,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银行业将继续面临息差收窄、手续费收入下降等挑战。在此背景下,银行应做好不同时期的负债管控,优化负债端结构,努力降低负债端成本。同时,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产品、服务、模式和管理创新,采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