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近600亿元 投资收益率仍是“胜负手”
随着一季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的发布,寿险业的经营形势逐渐明朗。根据公开信息统计,76家寿险公司一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599.45亿元,同比增长约7%。其中,36家盈利,40家亏损。与此同时,行业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大型寿险公司表现良好,而中小型保险公司面临较大压力。
【/h/]从承保端来看,一季度,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小幅下降,而赔付支出大幅增长;从投资端来看,一季度仍有压力,但业内对今年后期投资机会的预期较为乐观。
【/h/]薪酬支出大幅增加。
【/h/]具体来看,一季度36家寿险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713.16亿元。其中,中国平安人寿和中国人寿净利润均超过200亿元,太保寿险净利润约95.9亿元,新华人寿净利润约45.9亿元,中邮人寿净利润约27.5亿元。此外,阳光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和PICC健康保险的净利润均超过10亿元。这9家公司净利润之和占36家寿险公司净利润之和的94.4%。从亏损险企来看,40家寿险公司合计亏损约113.71亿元。其中,亏损10亿元以上的公司数量由去年同期的2家增加至4家。
【/h/]从保险公司的承保端来看,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数据,一季度,寿险公司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66万亿元,同比增长5.1%。去年同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86%。中华联合保险集团研究院首席保险研究员邱剑告诉记者,去年一季度保费收入快速增长有一个特殊背景,即当时业内预期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即将下调,因此保险公司加大了销售力度,有意愿的保险消费者也加快了“上车”步伐。剔除这一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寿险公司整体保费增长保持稳定。
【/h/]不过,今年一季度,寿险公司赔付支出同比增长79.4%。去年同期的增长率为7.89%。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人身险公司赔付增速不仅远高于去年同期,也远高于保费收入增速。对此,* *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晖对记者表示,随着2023年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保险赔付支出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由于保险理赔的滞后性,2023年第一季度的理赔数据仍处于较低水平。去年的低基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同比高增长。
投资收益面临压力
【/h/]承保端赔付支出同比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寿险公司一季度的利润表现;从投资端来看,一季度,寿险公司整体投资收益率仍承压。根据公开信息统计,76家寿险公司中,一季度总投资收益率超过2%(非年化,下同)的仅有4家,总投资收益率在1%至2%之间的有18家。其余保险公司的总投资回报率不到1%。
【/h/]从权益市场来看,一季度,a股市场先抑后扬,上证综指上涨2.23%。从固定收益市场来看,险资面临利率下行、处于低利率水平的投资环境。
【/h/]海通证券近日发布研报称,在保险资金配置中,定期存款、债券和非标固定资产的收益率水平与利率水平强相关。因此,以固定资产为主的配置结构决定了保险企业对利率环境的高度敏感性。近年来,保险公司持续加大债券资产配置力度,且主要集中于持有至到期投资。但在利率下行过程中,保险公司新增资产和到期重配资产的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明显承压,导致净投资收益率中枢水平下行。
【/h/]陈晖表示,寿险经营的关键在于“承保+投资+服务”的协同发展。目前,投资业绩仍是决定保险公司质量的“制胜之手”。在持续低利率环境下,近两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下降速度快于负债端成本压降速度(如调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等)。),所以他们面临着一定的利润压力。未来寿险公司需要摒弃规模情节,寻求保费和利润的协调增长,实现量质平衡发展。
【/h/]投资收益的关键作用还表现在一些保险公司。例如,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扭亏为盈的10家寿险公司中,有9家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同比增长。其中,中英人寿的投资回报率达到2.92%,去年同期为负0.18%;长盛人寿投资回报率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至2.42%。
【/h/]尽管一季度投资收益整体承压,但预计今年保险业仍看好投资机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调查显示,保险资管行业固定收益投资信心指数连续两个季度上升,权益投资信心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上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总体来看,今年的投资机会大于去年。但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背景下,股权投资的变化加大了对保险公司利润的影响。因此,保险公司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高股息蓝筹股的配置,并降低股票组合的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