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优先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企业股债融资
5月23日,证监会综合业务部主任周在金融街论坛2024年系列活动“资本市场赋能新生产力”主题交流活动上表示,证监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和新“国九条”的部署要求,加快落实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
周说,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促进优质生产要素向优质生产力领域集聚。我们将继续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增强对新生产力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
他透露,证监会将优先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债务融资。进一步促进民间创业投资基金顺畅流通,积极发挥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在挖掘、培育和支持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中的独特作用。深入研究和完善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私募股权投资等制度安排,增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加强与新型质量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监管能力建设。
积极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融资。
“证监会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宗旨,积极发挥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功能作用,引导要素资源加快集聚科技创新等优质生产力新领域。”周对说道。
一是制定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服务于资本市场高层次科技自立。为落实新“国九条”任务部署,出台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条措施,从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民间投资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坚持科技创新板“硬技术”定位,修订完善科技创新属性评价指南,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企业R&D投资和发明专利要求。
二是积极支持科创企业上市融资。近年来,科技创新板、北交所相继成立,创业板改革,多层次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资本市场服务功能增强。科创企业成为新上市企业的主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值大幅提升,目前已超过40%。资本市场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批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市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促进科技企业高效整合资源。丰富重组支付和融资工具,出台定向可转债重组规则,适当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估值的包容性,完善重组“小而快”审核机制。完善股权激励相关制度安排,进一步丰富科技创新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激励工具,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上市公司灵活运用股权激励吸引和留住人才。
第四,加强民间风险投资和企业债券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推动出台《私募股权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完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制度,鼓励创业投资基金“早投、小投、长投”。
提升服务,新质增效,发展提质增效。
“创新在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中起着主导作用。”周表示,资本市场在分担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服务新型优质生产力发展大有可为。证监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和新“国九条”的部署要求,加紧落实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紧紧围绕服务新的优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扎实做好金融“五大条”,促进科技、产业、资本高水平流通,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第一,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促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聚集。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股票债券市场协同效应,提高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实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条措施,优先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债务融资。进一步促进民间创业投资基金顺畅流通,积极发挥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在挖掘、培育和支持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中的独特作用。
二是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增强对新的优质生产力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坚持尊重法律和规则,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深入研究完善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等制度安排,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竞争力,增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更好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上市公司结构,让投资者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
三是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坚持资本市场监管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坚持强基固本、强化监督管理的原则,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与新型优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监管能力建设,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三公”秩序,稳步防范和化解风险,共同营造资本市场服务新型优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