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个月人身险保费同比增4.67% 银保新政或激活保险需求
【/h/]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同比增长4.67%,增速低于一季度的5.1%。
【/h/]业内人士认为,剔除特殊因素影响,今年前4个月寿险公司业务平稳发展,业务质量持续改善。同时,随着银保新政的实施,银保渠道的保费改善预期较强。资产端,在房地产新政持续出台、长端利率有触底迹象等利好因素影响下,保险股估值有所改善。今年2月以来,a股保险股走出了一波“小阳春”行情。
【/h/]长期险占比提升。
【/h/]与相对稳定的财险行业不同,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波动较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921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4.67%。今年前三个月,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1%。可以看出,4月份寿险公司保费增速有所放缓。
【/h/]对此,东吴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葛宇翔认为,今年以来,个险渠道受到高基数的压力。同时,自去年二季度以来,业内普遍预期保险产品将下调预定利率。因此,保险公司加大了营销力度,打算配置保险的消费者也加快了“上车”的步伐。直到去年7月底,下调预定利率的预期正式落地。他预计,今年5月至7月的保费增速将继续承压,但这不会改变寿险业务全年持续复苏的格局。
【/h/]北京派派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john young表示,今年4月,银保渠道和中介渠道均已全面实施“向银行报告”政策(保险公司向监管部门提交的产品审批或备案材料中使用的产品定价假设,包括费用假设,应与其在实际业务过程中的行为保持一致),新单保费受到一定压力,导致前四个月保费增速较一季度有所下降。
【/h/]尽管保费增速有所下降,但就寿险业务质量而言,仍有许多积极因素。首先,代理人渠道业务结构明显改善,各保险公司不断优化代理人队伍,力求通过“精英战术”推动业务增长,不断提升保单质量,提高长期险占比。以中国人寿为例。一季度,其十年期及以上首年保费占首年保费的33.67%,较2023年同期提升5.57个百分点。
【/h/]John young表示,今年前4个月,健康险业务增速企稳回升,寿险公司综合退保率较去年同期普遍下降,也反映出寿险业经营质量在逐步改善。
【/h/]同时,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近期银保政策的调整,消费者多元化的保险需求有望被激活,银保渠道行业蛋糕有望做大。5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保险代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取消了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数量限制。在此之前,一家商业银行的每个网点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只能与不超过三家保险公司合作。
【/h/]今年前4个月保费同比增速不及前3个月,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所致。随着业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和银保合作“一对三”数量限制的取消,银保渠道保费改善的预期增强。业内人士认为,整体来看,保险业负债端质量持续改善。
【/h/]支持保险资产修复。
【/h/]从a股上市的五家保险公司来看,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仅从事人身保险业务,而中国PICC、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均从事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从基本面来看,寿险业务质量的改善对上市险企股价形成了一定支撑。从资产端来看,今年2月以来,资本市场整体走强、房地产新政改善行业预期等多种因素也支撑了保险股的上涨。
【/h/]近期,a股保险股走出了一波“小阳春”行情。Wind二级行业指数显示,3月1日、4月1日、5月1日至最近收盘日(5月27日),保险二级指数区间涨幅分别为4.69%、11.11%、7.52%,分别位居第八、第一、第二。
【/h/]“本次房地产政策的密集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债券利率下行趋势已经告一段落,预计近期长端利率上行趋势仍将持续。”葛宇翔表示,这将为保险板块带来盈利释放和估值修复的机会。同时,从对保险公司业绩的影响来看,房地产新政有助于房地产销售,但房地产环比业绩基本面的改善不会一蹴而就。整体来看,保险公司资产质量有望改善,同时股市的催化反弹将在低基数下带动保险股的业绩改善。
【/h/]国信证券非银分析师孔翔认为,随着近期房地产新政的实施,预计保险公司的房地产投资风险敞口将在政策的支持下继续下降。同时,房地产行业的复苏对保险资金非标融资形成利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保险资金“资产荒”的局面。此外,宽信用政策下无风险收益率企稳回升,也为保险资产修复提供了一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