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余伟文:扩大政府绿色金融资助计划,研究CDI和内地平台连接
【/h/]界面新闻记者|刘晨光
【/h/]“虽然每个央行的具体职能不同,但核心使命都是稳定。中央银行通常通过货币政策和利率管理工具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包括价格稳定、货币稳定和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5月31日,香港金管局总裁俞敏洪在2024财新夏季峰会上表示。
【/h/]魏昱强调,香港金融管理局符合国家和香港的发展需要,顺应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他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这项工作。
【/h/]首先,建立以科技为基础的金融基础设施,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常见金融科技应用带来的机遇。两年前,香港金融管理局开发了商业数据交换(CDI)以创建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共享数据平台,希望利用好企业自身运营的信息,包括采购订单、发票和付款数据,并希望通过这些数据,银行可以更方便、更便宜地向这些企业发放贷款。
【/h/]“目前,我们已经在研究CDI与内地平台的对接,希望让两地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雷蒙岳说。
【/h/]根据Raymond Yue的说法,金融技术应用的另一个例子是央行数据货币(CBDC)。在此基础上,香港金融管理局和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多家央行建立了跨境货币桥(mBridge)。金融科技提供了技术工具来创建一种相对较新的工具CBDC,通过它可以进行跨境支付,货币桥将很快进入最简单可行的产品阶段。
【/h/]“我希望钱桥能从根本上解决跨境支付长期以来看到的痛点,即速度慢、成本高的问题,希望它能在支付领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雷蒙岳说。
【/h/]Raymond Yue表示,除了跨境支付,CBDC还有一个发展愿景,即在批发层面推动以代币形式进行银行间结算。
【/h/]“Project Ensemble项目已于近日公布,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启动,以研究和测试token化的具体应用场景。”雷蒙岳说。
【/h/]二是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圈。俞敏洪指出,近年来,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特区政府等监管机构在多方面推动绿色金融。在标准方面,香港的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已被制定为绿色金融的通用语言,以帮助银行和投资者区分什么是绿色投资。以内地和欧盟的共同目录为基础,希望这份目录既符合香港绿色金融工具的标准,也符合内地和国际的标准,让绿色资金自由流动,发挥好香港作为绿色金融枢纽的作用。
【/h/]雷蒙德·岳坦言,香港是区内领先的绿色债券发行中心。2023年,亚洲超过三分之一的国际绿色债券通过香港发行,在亚洲排名第一。在银行贷款方面,香港去年发放的绿色贷款已超过500亿美元;在监管方面,香港现在有220多个ESG基金,规模达1700亿美元。
【/h/]“我们还将扩大政府的绿色金融资助计划,并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机构利用香港作为绿色金融的融资平台。”
【/h/]第三,把香港作为内地与全球金融市场的连接点。自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一直是连接内地和世界的资本枢纽,也是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离岸业务的试验场。
【/h/]“今年年初,HKMA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推出了‘三通三便利’的六项措施,其中之一是进一步扩大数字人民币在香港的试点使用。两周前已宣布香港成为全球首个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香港居民已经可以在香港用他们的手机号码打开自己的eCNY钱包,这些钱包可以在大湾区和内地其他试点地区使用。”他说。
【/h/]Raymond Yue表示将继续与内地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希望推出更多便民政策,扩大两地互联互通范围,促进大湾区离岸人民币业务和机遇。
【/h/]Raymond Yue指出,近两年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特别快,尤其是在实体经济跨境贸易中的使用。两年前,中国只有15%的对外贸易是用人民币结算的,现在中国30%的对外贸易是用人民币结算的。许多新地区,包括与中东和东盟的贸易,正在增加人民币的使用。如果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增加,香港的离岸资金池肯定会再次增加,不仅用于投资,还用于融资。
【/h/]“无论是融资还是投资,我们都希望继续发展香港离岸市场,使资金流动更加顺畅,特别是加强与中东和东盟等内地主要贸易伙伴的联系。”雷蒙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