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基金经理迭代史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志,一个时代也有一个“网络名人”基金经理的时代。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变化,市场上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网络名人”基金经理。他们凭借独特的投资理念、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出色的业绩,成为各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网络名人”基金经理的一举一动也会受到特别关注。
2024年,基金经理辞职潮再现。今年以来,大中小基金公司都出现了基金经理离职的情况。其中,头部公募汇添富基金袁建军、景顺长城基金李锦离职;中型基金公司元信永丰基金“一姐”范艳离职;国外公开发行的贝莱德基金的“元老”唐华辞职了。
“网络名人”基金经理离不开互联网基因的催化。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PC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公募行业,PC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造就的基金经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田甜基金网和蚂蚁财富APP分别作为PC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两大基金销售平台,在C端基金销售和基金投资理财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两个平台的用户讨论论坛也成为“网络名人”基金经理诞生的重要推手。
PC互联网时代,在银行渠道和互联网传播的共同作用下,诞生了以、任为代表的第一代“网络名人”基金经理。移动互联网时代,公募行业出现了“明星基金经理”、“顶级明星基金经理”的概念,这个时代井喷式发展的“网络名人”基金经理。
然而,随着监管禁止公募娱乐化和“饭圈文化”的倡议,以及“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的要求,公募“造星”运动逐渐结束。虽然去“明星化”已经成为公募行业的一种趋势,但仍然有一大批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被外界津津乐道。
PC时代:公募一哥的诞生
在PC互联网时代之前,银行几乎是基金销售的唯一渠道。第三方代销渠道的诞生打破了银行在产品代销领域的垄断地位,给基金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PC互联网时代最成功的机构是田甜基金网。
田甜基金网隶属的公司是上海田甜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是东方财富(300059。SZ)和证监会批准的首批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之一。在证监会批准牌照之前,田甜基金网已经存在,其子公司田甜基金销售于2008年成立。
在东方财富股票吧的加持下,田甜基金网的基金销量和用户活跃度双双提升。东方财富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田甜基金服务平台日均活跃用户数为147.7万,其中交易日活跃用户数为187.8万,非交易日活跃用户数为68.8万。2023年,田甜基金网非货币基金共实现认购(申购)申购1.51亿份(含定投),销售额9085亿元。
“网络名人”的诞生需要一定数量的网民。在互联网发展初期,“网络名人”在中国很少出现,金融行业的“网络名人”出现得更晚。PC互联网时代,“网络名人”基金经理首次出现在2007年的a股牛市中,王亚伟成为第一代“网络名人”基金经理当之无愧的代表。
自2005年担任中国大盘基金经理以来,王亚伟凭借其对非流通股、重组、资产注入、隐藏资产等非主流股票的敏锐洞察力,成功挖掘了一批潜力股。2007年,该基金年化收益率达到226.24%,创下至今无人能及的一年收益纪录,王亚伟当年成功“登顶”。
之后,王亚伟在2009年再次获得冠军基金经理的称号。掌管“冠军基地”、渠道宣传、互联网传播,王亚伟成为一代投资人心目中的神话,获得“公募一哥”的称号。
2013年,离职后的一年,任凭借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以80.38%的年收益夺冠,成为PC互联网时代的新晋“公募一哥”。任在担任公募基金经理期间,5年零187天的时间里,取得了218.72%的收益。
在“网络名人”时代,“神仙”们争奇斗艳。
2012年,在智能手机大规模应用的推动下,cmnet进入快速发展期。2016年,金融行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大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纷纷推出自己的app。2018年,蚂蚁财富APP的理财社区(以下简称“蚂蚁社区”)应运而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a股市场的企稳,资本市场再次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在股权投资火热的背景下,蚂蚁社区的话题逐渐从固定收益类理财、债券基金转移到风险偏好更高的股权类产品。其中不乏关于优秀基金和基金经理的讨论。
在供给侧改革、消费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业绩突出的基金经理。很多基金经理借助移动互联网工具主动与投资者沟通,这是投资者所熟知的。还有一些基金经理,因为业绩优异或者独特的仓位风格,成为蚂蚁社区投资人关注的焦点。在此期间,公募行业开始出现“明星基金经理”的概念。
一般来说,明星基金经理往往具有较高的个人品牌价值,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大量粉丝,形成一定的“粉丝经济”。他们的声誉和信誉可以吸引投资者关注和投资他们的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和市场观点经常被媒体报道,对市场有一定影响。
2020年之前,普通投资者熟知的明星基金经理有朱绍兴、董、谢志宇、周伟文、曹明昌、林鹏、、、肖楠。其中,谢知予的兴全经营是合适的。2018年初,首发募资规模达到327.00亿元,一时间引起市场轰动。此外,2018年9月,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仍募集规模26.14亿元。
周伟文、曹明昌、林鹏、张坤、肖楠、谢志宇都是业内资深基金经理。2020年后,在公募行业“出道”的明星基金经理,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特征。诺安基金前明星基金经理蔡松松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他的产品经营不过一年,因为重半导体行业的迅速火爆,被称为“市场上最犀利的毛”。
2020年后,“明星基金经理”的头衔也升级为“顶流明星基金经理”或简称“顶流”。基金行业的“饭圈”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微博中,陆续出现了、胡新伟、朱绍兴、王、、顾岚、周英博等基金经理的粉丝支持会和绯闻。“坤坤勇敢飞翔,ikun永远跟随,坤坤不老,蓝筹老”等支持的话语遍布网络。
随着投资者的追捧,张坤的管理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新的“公募一哥”。截至2020年底,张坤管理5只基金,总管理规模1255.11亿元,成为基金行业公募中首个管理规模突破1000亿元的基金管理人。除了张坤,其他“顶级流动”的规模也在迅速增长。到2020年底,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的基金管理人将达到30家。
可见,在PC互联网时代,“网络名人”的基金经理多是管理“冠军基”的人;移动互联网时代,管理“冠军基”的基金经理比例降低,明星基金经理大多有亮眼的阶段性业绩。比如张坤、蔡松松、居伦管理的基金,很少成为“冠军基”,但在出圈之前,业绩非常亮眼。
后网络名人时代:明星光环褪去。
随着a股市场和监管要求的降温,公募的“造星”运动戛然而止。2021年3月,中国资产管理协会发文提出倡议,公开募集基金开展教育推广活动,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严禁娱乐。机构不得开展或参与娱乐活动。
今年3月,证监会在《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一流投行和机构建设的意见(试行)》中提到“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加强平台化投研体系建设。基金公司对“明星”的态度也异常坚决。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网络名人”基金经理走上了“投精为官”的道路,选择做管理岗但仍负责投研和管理基金产品;然而,一些网络名人的基金经理转向了私人公司,一些中小型公募“顶流”选择跳槽到更大的基金公司。
刘艳春、谢智宇、姚志鹏是“投贤为官”的代表。三位基金经理都因为出色的管理产品被提拔为公司副总经理。其中,谢志宇兼任基金管理部投资总监、研究总监、国际业务总监、基金经理。
某大型公募基金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大部分“投资卓越,当官”的高管并不需要参与具体的管理事务,高管的头衔只是对公司的一种激励。很多有高管职称的基金经理更喜欢继续从事投研和投资,对管理事务兴趣不大。
成立或加入私募也是网络名人基金经理的主流选择。PC互联网时代的、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林鹏、周英博、董等。都变成了私有。然而,在和任进入私募股权行业后,他们的产品表现相对惨淡。
对于中小明星基金经理来说,更倾向于跳槽到同业。原元信永丰基金经理范艳就是其中之一。她离职后加入了富国基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管理主动股票型基金规模超过150亿元的女性基金经理只有10位,范艳是其中之一。她的个人管理规模超过170亿元。
2020年后,管理“冠军基”的基金经理将再次成为公募行业的领头羊。2020年至2022年,主动维权冠军赵毅、农银汇理前基金经理、前海开源基金崔、万家基金黄海等受到普通大众的追捧,其管理的产品规模也快速增长。
有公募渠道人士向时代周报表示,散户更喜欢明星基金经理,尤其是管理“冠军基”的基金经理。历年业绩好的基金,尤其是“冠军基”,会被散户抢购。为了保证基金的正常运作,基金公司不得不对集中赎回的产品进行限制。
某基金公司负责券商渠道的前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21年之前,国内头部公募大多已经开始两条腿走路。除了主动型股票基金的营销,一些头部公募也加大了被动型产品的营销。市场转冷后,被动产品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受影响较小,很多配置机构愿意选择风格更稳定的被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