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车车科技CEO张磊:新能源车险正在重塑车险经营逻辑,“三高”是阶段性问题
界面新闻记者|吕文琪
界面新闻编辑|江一曼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年4月,新能源汽车普及率首次超过50%,实现了新能源汽车首次超越燃油汽车。伴随着浩浩荡荡的新能源汽车,还有新能源车险。
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险迎来进一步发展。6月,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全资子公司比亚迪保险正式推出车险。有用户报价称该公司车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
这种现象可能会给新能源车险市场带来更多的变数。
在保险科技公司Auto Technology CEO章雷看来,新能源车险的想象空间不仅仅局限于保费数据的变化。AI计算能力的提升,智能驾驶的普及,都在为智能新能源车险的浪潮增添更多势能。
“未来,智能汽车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传感器(IoT)之一。”章雷预测,“汽车将像智能手机一样捕捉每一个驾驶行为。这将为车险实时精算奠定基础。以后我们可以在车机屏幕上看到实时的车辆保费,就像看里程表一样。同时,随着L4智能驾驶技术的到来,车险将变成责任险,被保险人将从车主变成汽车OEM(原始设备制造商)。”
虽然未来新能源车险有望重塑整个车险行业,但“车主喊贵,保险公司喊亏”的“挣扎”仍在眼前。近日,界面新闻采访了车车科技CEO章雷,为大家解开新能源车险的迷局和变革的契机。
以下是采访记录,经过整理和修改:
新能源车险“三高”是阶段性的。
界面新闻:新能源车险市场存在车主喊高费,保险公司喊亏的现象。部分消费者认为保费比较贵,保险公司承保损失压力大。为什么新能源汽车会出现高保费、高事故率、高赔付率的“三高”局面?
章雷:首先,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完全不同。新能源汽车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制造车身,增加了车身修复的难度。此外,部分车企在新能源汽车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事故因素,增加了维修成本。
二是新能源车主的驾驶习惯。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特点是动力强、速度快。但很多车主很难在短时间内控制这种表现,增加了事故概率,提高了保险赔付率。
第三,风险较高的运营车辆占比较高。目前新能源车险不区分营运车辆和私家车。高事故率和运营车辆的平均赔付成本提高了新能源车险理赔的平均值。
第四,维修网络不完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售后维修网络尚未形成,大部分维修保养作业只能在汽车企业自己的网点进行。此外,新能源汽车采用的技术与传统的石油汽车有很大不同,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和保养。
第五,定价不准确。新能源汽车的行驶数据和条款积累相对较短,导致定价策略存在差异和误解,难以准确估计风险,导致新能源车险保费远高于传统车险保费。
但是我觉得目前只是阶段性的问题。未来随着车主驾驶习惯的进一步适应,新能源车险赔付率将快速下降。从长远来看,随着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普及,可以预测和分析道路行驶情况和机动车行驶过程中的运动路径,辅助驾驶合理避开障碍物和驾驶风险,全面提高驾驶安全性,有助于降低赔付率,从而降低保费支出。
界面新闻:新能源车险投保贵、理赔难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章雷:过去,汽车公司专注于销售,但现在他们意识到高保费和难投保的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品牌声誉。一些车企已经开始关注保险问题,希望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保护自己的品牌形象,避免销量下滑。
车主需要更好的投保和理赔体验,不能拒保或者没有办法投保。今年部分新能源汽车的保费是去年的两倍,体现了粗放的定价方式。
我觉得破局有三个关键点。首先,保险公司需要快速获取丰富的新能源汽车数据,进行精准定价和差异化风险分层,以应对新能源车险定价的挑战。其次,监管部门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保险产品的创新,比如针对网约车司机的附加险,以适应网约车司机灵活就业和兼职的增长趋势。最后,保险公司需要从承保端延伸到理赔端,包括零部件价格的控制,新能源汽车维修网络的覆盖,以应对新能源汽车存量相对较少的现状。
事实上,新能源车险的佣金相比传统燃油车已经大幅下降。新能源车险平均佣金只有3%,而燃油车险佣金维持在10%-15%。所以,车企涉足保险业务主要是通过推维修服务来构建生态闭环,增加售后产值,而不是单纯依靠保险佣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帮助车企建立了数字化全流程核保理赔系统,利用嵌入式保险SaaS系统,为车企提供包括新能源车险系统开发、全流程数字化运营、智能理赔服务在内的一站式保险解决方案。同时开放了车辆数据,为更精准的风险评估和保费设计提供了支持。
【/h/]在理赔服务方面,事故发生后,我们可以通过理赔系统将智能电动车的碰撞数据和车联网的数据快速发送给保险公司,有效解决查勘中的欺诈和造假问题。理赔数字化是关键。事故车推送一键举报和线索管理,将官方渠道产生的保费转化为售后维修毛利。目前已与小米、广汽爱安、长安奥威塔、大众安徽等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从新车交付、保修续保到理赔维修的数字化。
线上保险理赔服务模式,加强车企对售后服务和数据闭环的控制。通过官方渠道销售保险,车企可以更直接地参与车主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而提供更个性化、更精准的服务。
车企的进入有望降低新能源车的溢价。
界面新闻:造车新势力会给新能源车险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章雷:近年来,特斯拉、蔚来、宝马等多家车企纷纷涉足保险业务,重构新能源车险产业链,优化销售端和理赔端的服务。
车企参与保险运营和定价,长期来看会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保费。新能源车都是智能车,有智能联网功能,可以实时看到车的行驶区域和行驶速度,会让保险公司对车主的风险定价更加准确。
另外,保险公司对车能修多少钱,也没有车公司说得那么清楚。车企的参与可以实现售后维修闭环,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损失。
虽然车企可以解决目前的一些痛点,但是保险专业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习得的。但从长期趋势来看,我对车企投保持乐观和支持态度。
随着电动汽车从能源竞争向智能竞争的转变,智能驾驶技术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未来车险将分为“实时驾驶行为+汽车软件技术”。当切换到智能驾驶模式时,保险责任将从车主转移到拥有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制造商或软件公司。车险将从传统的财险产品向“产品责任险”转变,车企将成为责任险的被保险人。
界面新闻:中小保险公司也渴望分一杯羹,但出于承保风险的考虑,徘徊在门口。中小保险公司应该怎么做新能源车险?
章雷:中小型保险公司在面对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时确实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在风险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由于缺乏相关数据和定价权,中小保险公司往往不敢轻易涉足这一领域,担心一旦出现高赔付率,将面临亏损的风险。
与此同时,中小保险公司在传统市场通常依靠价格差异来吸引客户,但在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这种策略可能不再适用。由于保费充足性降低,中小保险公司如果继续采取“低保费、高费率”的策略,将面临更大的亏损风险。
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对于中小保险公司来说,如果能妥善解决风险评估和定价问题,就有机会弯道超车。中小保险公司可以从保险科技公司的AI定价模型和核保能力中获得风险评估模型和定价指导,从而拥有新能源车险这块蛋糕的“刀”和“叉”。
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保险公司的品牌规模不是决定性因素,而是服务质量。目前,主机厂已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推修管理流程,为中小保险公司提供了宝贵的准入机会,帮助其成功进入并深化这一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
主机厂对保险公司的开放态度也为中小保险公司提供了与主流供应商竞争的机会,加强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AI知止的未来已经到来。
界面新闻: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进步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AI大模型等技术的加入是否会重塑车险产业链生态?你在财报里说,未来将开启AI智能驾驶保险时代。你观察过哪些公司在智能车险领域进行尝试?
章雷: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是智能终端。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部手机,全面了解和捕捉每一个驾驶行为和相关数据。我认为智能汽车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数据传感器。
随着未来智能驾驶的普及,人的双手被完全解放的风险和现在人开车完全不一样。所以长期来看,风险也会发生变化,这也会导致精算和定价发生很大的变化。
目前,在智能保险领域,已经有企业开始探索。例如,特斯拉可以利用车主的驾驶行为数据进行风险筛选和定价。特斯拉创造了自己的安全评分模型,通过用户的驾驶行为给车主合理的评分。与传统车险的一年定价模式不同,特斯拉保险根据过去30天的安全评分表现,动态调整下个月的保费报价,比传统方式更灵活,风险更可控。
通过这种独特的安全评分模型,特斯拉保险可以为驾驶行为良好的车主提供更多的保费优惠,形成正反馈循环。
与此同时,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也改变了车险产品的结构,使其从传统的车险向更加复杂和个性化的责任险转变。
车车科技在智能保险领域也做了一些探索。我们开发了AI智能定价和反欺诈辅助系统,通过车速、加速度、刹车频率、行驶路线、行驶环境等多维度信息,帮助车主构建智能驾驶行为评价模型。
随着智能驾驶数据的积累和挖掘,车车科技与车企、保险公司开发了基于自动驾驶的责任保险产品,还可以推出基于智能驾驶的定制化产品,如按时、按里程的保险产品,以及租车、运输车辆、搭车等运营场景的定制化保险产品,可以增加风险保障,降低运营车辆的运营风险。
界面新闻:您如何看待智能车险未来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保险公司、汽车公司、保险科技公司在参与新能源车险时有哪些「必修课」?未来还有哪些空房间可以优化?
章雷: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渗透率的不断上升,智能技术正在成为推动新能源车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长远来看,智能化和生态化无疑将成为新能源车险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首先,车企可能成为市场领导者。车企凭借在车辆销售和运营方面的优势,正逐渐在保险领域取得主导地位。车企的官方应用和智能驾驶舱成为用户购买保险的主要入口,将车险变成了一种订阅产品,成为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车企将重塑保险产品和定价模式,利用物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实时定价和个性化场景保险,提供更加精准的保险产品。这标志着保险服务已经贯穿了用户的全生命周期,形成了具有全周期价值的数据驱动模式。
第二,保险产品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在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等新技术的驱动下,车险产品的形态将发生变化,保险责任将从车主转移到汽车厂商或软件公司,从而引发保险生态的全面重构。
第三,保险成为汽车生态的核心要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保险不再是简单的附加金融产品,而是连接车主,融入汽车生态,将其生态系统从生产销售延伸到汽车后市场,并受益于汽车维修和售后服务的重要桥梁。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如电池性能、自动驾驶技术等,开发风险评估模型,设计符合新能源汽车用户需求的保险产品,如自动驾驶事故责任保险。利用车联网数据精准定价和风险控制。
站在车企的角度。新能源车企通过搭建全流程数字化服务平台,从订车、交付、金融服务、供电、会员等服务都实现了数字化。保险作为重要的一环,天然嵌入到车企的数字化体系中,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投保、续保、理赔服务,通过用户权益创造保险服务,提升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增强用户粘性。
【/h/]从保险科技的角度,在平台端,为新能源车企提供一键投保、续保、在线理赔的数字化系统服务,形成汽车保险一站式移动保险交易系统服务和数字化运营。同时围绕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提供包括维修、保养、增值服务在内的全方位服务。在产品端,保险科技公司帮助为新能源汽车量身定制保险产品。同时,利用AI技术,对车辆数据和驾驶行为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建立风险模型,帮助公司更准确地评估风险,降低承保风险。
未来,通过与保险公司、科技公司、新能源汽车公司等生态伙伴的延伸合作和技术共享,充分挖掘和利用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加速保险与科技的融合,共同推动车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