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平台小雨伞母公司冲击港股IPO,流量费不断攀升挤压利润空间
【/h/】界面新闻记者|吕
【/h/】近日,小雨伞母公司首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辉科技”)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
【/h/】招股书显示,首辉科技是中国在线寿险中介服务提供商,致力于通过以保险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寿险交易和服务平台,为保险客户提供定制化保险服务解决方案。
【/h/】招股书显示,在业务模式方面,汉回科技的数字人身保险交易和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小伞、Click Insurance和牛宝100三个平台实现不同销售场景下的保险交易和服务。
【/h/】从财务表现来看,动知科技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9个月的营收分别为15.48亿元、8.09亿元及13.37亿元。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04亿元、1.31亿元和-2.87亿元。
【/h/】首辉科技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保险交易服务,即保险销售赚取的佣金。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9个月,该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99.9%、99.4%及99.7%。保险技术服务,包括为保险公司提供风险评估帮助、公众评估和闪赔解决方案,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一直不到1%。
【/h/】尽管小伞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了“增多多”“大黄蜂”“超级玛丽”等多款爆款产品,但保险中介的核心业务并不能让首辉科技高枕无忧。
【/h/】在招股书中,首辉科技指出,在保险交易服务业务中,其面临来自使用其内部销售渠道的其他保险中介机构和保险公司的竞争。与此同时,蚂蚁保险和腾讯微保等巨头背后的竞争对手也使互联网保险中介市场成为一片‘红海’。
【/h/】“鉴于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拥有大量数据和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我们认为这些公司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发展其保险业务,以与我们竞争。”关于这种情况,手背技术没有秘密。
【/h/】从成本角度来看,佣金是移动技术的最大支出,占2021年和2022年运营成本的60%以上。另一大支出是从媒体流量渠道支付的渠道推广费,该费用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占运营成本的30.6%和28.6%。2023年前9个月,渠道推广费占比上升至47.6%。
【/h/】流量费用的上涨反映了互联网保险的普遍问题。随着互联网流量的高峰,获取客户的成本不断上升,这正在挤压公司的利润/【/k0/】。
【/h/】“保险产品单价高,转化漏斗通常较长。当互联网流量达到峰值时,模型更容易恶化;此外,医疗、重疾等高价值保险属于低频产品,靠内容积累数量的运营周期也较长。如果不依赖流量巨头的平台,在搭建自己的流量渠道时就会面临制约。”嘉诚资本投资人王博洋告诉界面新闻。
【/h/】有资深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坦言,保险的本质和互联网追求几年内规模快速翻倍是相互排斥的,近年来“互联网加保险”投资的降温也证明了市场对这一概念的热情降温。
【/h/】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保险平台定制的几款“网络名人”重疾险也在业内引发争议。不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这些产品为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偏离精算值,疾病发生率表降低了50%。同时也存在逆向选择的隐患,导致第一年理赔数千万,拖累保险公司利润,长期不可持续。
【/h/】除了商业模式上的问题,目前的市场情绪也让互联网保险平台的上市之路阻力重重。近年来,在a股、港股和美股上市的保险公司和中介平台都处于股价下跌的阴霾中,中苗创客、智保科技等互联网保险中介也在IPO的路上。
【/h/】科技回归香港IPO能否成功仍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