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上半年股价表现分化:中国太保AH股涨幅均居首 阳光保险跌36.66%
界面新闻记者|吕文琪
界面新闻编辑|周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低迷已久的保险股迎来了小爆发,但h股市场却一分为二。
年初至7月4日收盘,5家a股上市险企中,除新华人寿外,均迎来上涨,其中中国太保以20.31%的涨幅高居行业榜首。中国人民保险上涨8.88%,中国人寿上涨8.36%,中国平安上涨4.17%,新华人寿微跌0.51%。
上述五家保险公司在港股市场的涨幅更加突出。截至年初7月4日收盘,中国太保上涨36.35%,中国人寿也是两位数上涨,达到12.35%,中国平安上涨8.74%,中华财险(PICC P&C)上涨5.93%,新华人寿上涨3.42%。此外,中国再保险增长超过34%,中国太平增长24.26%。而众安在线和阳光保险则出现了两位数的下跌,其中阳光保险下跌36.66%,众安在线下跌25.45%。
部分保险股的回暖与资产负债的改善密不可分。展望后市,随着需求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市场人士看好保险股的走势。
资产负债表将稳定下来并支付股息。
保险股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与投资者和负债的表现密切相关。
今年前5个月,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PICC、中国太保、新华人寿保费收入达14563.59亿元,同比增长2.19%。
从全行业来看,2024年前5个月人身险和财险保费累计增速分别为12.1%和3.0%,其中5月增速分别为12.8%和3.4%。在预定利率下调的催化下,寿险业务需求旺盛,5月份同比增速15.6%。
方正证券分析认为,股权、利率、不动产的整体改善推动了保险公司估值的持续修复。一是权益市场回暖促进保险公司投资和盈利改善;二是央行对长期国债收益率的表态,长期利率阶段性回升,市场对利率企稳的预期增强,保险公司间利差损风险边际释放;三是房地产政策边际宽松,险企投资资产质量和收益率有望改善;第四,叠加保险公司今年一季度新业务价值保持快速增长,资产端改善,负债端稳步增长,带动板块估值修复。
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利差损问题,监管给了定心丸。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去年,我们针对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导调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优化偿付能力风险系数,取得了积极成效。加强逆周期监管,完善偿付能力和准备金监管,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有券商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表示,在保险公司面临负债端刚性成本上升、投资回报下降的情况下,利差损风险成为影响该板块估值的关键因素。“但短期来看,房地产政策改善、长期利率企稳、产品利率下调等一些利好因素有望改善利差损风险。”
上市保险公司参与中期分红大军,也推动了保险股的回暖。6月,新华人寿、中国人民保险、中国人寿相继宣布将于2024年实施中期分红。至此,除中国太保外,已有5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安排了中期分红。
从以往的分红比例来看,五家a股上市险企一直是分红大户,分红率普遍在30%以上。单就分红而言,部分保险股的分红高于近期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预定收益3%的储蓄型保险相比也有优势。
比如中国平安的股息率超过5.5%,中国太保和中国PICC超过3%。在港股市场,中国再保险的股息率超过8%,阳光保险和中国平安超过7%,中国人保集团和新华人寿超过6%,中国太保和中华财险超过5%。
方正证券认为,一方面,中期分红有利于平滑投资者的现金流,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体现了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重视和管理层对公司业务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中期分红也响应了新“国九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等国家政策和监管指引。
有人欢喜有人忧。受港股流动性和市场情绪影响,部分保险公司上半年业绩受挫,其中阳光保险今年3月跌幅达31.39%。通过信托计划大举投资阳光保险的方大特钢在公告中指出,预计2024年一季度股价大幅波动主要受内资股转h股影响。在方大特钢看来,阳光保险h股现金分红情况一直稳定,现金分红比例较高,具有较高的长期投资价值。
你觉得后市如何?
今年上半年部分保险股的回暖会延续到下半年吗?采访中,市场人士对保险股未来走势持乐观态度。
有市场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长端利率有望阶段性见底,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2.23-2.24%的极低水平。结合央行的行动,市场预计长期利率的底线在2.2%左右。这可能引发保险资产长期利率预期的阶段性反弹。
“保险公司的基本面也比较稳定。例如,降低预定利率将有助于降低负债端的成本,寿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NBV)将继续快速增长。所以在目前的估值下,保险股还是有吸引力的。”该人士进一步表示。
前述券商认为,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后,居民资产将进一步向金融资产迁移。在叠加的市场波动下,储蓄型保险产品的优势表明,未来寿险行业将在银保渠道和储蓄型保险的共同作用下持续增长,这将为保险行业负债端带来长期的增长支撑,也会体现在保险股的估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