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政企学界共话“数实融合”
界面新闻记者|安贞
2023年10月,* *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写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目前,数字金融发展的趋势、路径和发展重点是什么,是业内讨论的焦点。
7月3日,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金融论坛在石景山区举行。该论坛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和亚洲数据集团联合举办。来自政府、金融机构、学术界的各方围绕“融合数字与现实,共促发展”的主题展开讨论。
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张颖表示,做好数字金融,要加快数字金融机制创新,助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是以数据和技术为驱动的新型金融形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重塑,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全面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深化和升级。
张颖认为,数字金融也是创新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四大文章的基础支撑和重要引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双轮驱动作用,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的数字化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资源匹配功能,为对象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实现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
中国经济改革学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金融的关键在于“数实融合”,即利用数字技术降低金融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银行机构在数字金融方面的应用可以更广更深。
“第一,利用数字技术,银行可以做更多的信用贷款,减少抵押,解决中小企业缺乏抵押物的问题;二是大数据可以分析贷款对象和投资对象,加快审批决策;第三,降低利息和成本;第四,利用大数据区分不同对象的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经营方式,为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樊纲说。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宋晓军告诉界面新闻,目前银行机构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应用主要涉及文档管理、长尾客户发现、风险控制、产品定价等领域。比如在产品定价上,目前的利率主要是统一定价,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利率定价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即根据客户资质或不同行业,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识别判断,实现高效的差异化定价。
IDC中国区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吴连峰认为,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加速的背景下,随身银行、数字化员工、风控大脑、边缘事物、云原生架构、绿色普惠将成为数字金融发展的六大趋势。展望未来,吴连峰建议,金融机构要充分了解行业和企业的数字化成熟度,金融机构的业务主管需要更多了解数字技术,对业务进行数字化整合。加强对最新技术的评估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