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股权市场“冰与火”:央国企甩卖、外资扫货
界面新闻记者|吕文琪
界面新闻编辑|江一曼
在今年保险公司股权交易市场的“货架”上,可以交易的“商品”很多,但成功交易者寥寥无几。
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的披露信息显示,北京市供销社公开挂牌转让北京人寿4亿股,占总股本的13.986%,底价8.18亿元。这是北京供销社第三次转让北京人寿股权。如果转让成功,北京供销社将退出股东行列。
成功将中资转为外资的华泰保险也遭遇了股东“清算”,多家央企去年开始陆续转让股权。
在行业转型和监管限制的影响下,曾经炙手可热的保险公司上演了“门前车马渐少”,但外资正在中国保险市场开启“买买买”模式。
北京人寿大股东多次上市。
北京市供销社由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全资拥有,是北京人寿的三大股东之一。另外两大股东分别是北京顺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汉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建集团”),持股比例均为13.986%。
这是北京供销社第三次尝试出售北京人寿股权。此前,北京人寿曾表示,北京供销社清理股权是为了聚焦主业,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北京供销社第一次尝试转让北京人寿股权是在2021年。当时我们并不打算完全出售全部股份,而是出售4.99%的股份,共计14271万股,转让底价为36158万元。但是,这一转就没有下文了。
2023年10月,北京市供销联合会书记、主席马在当年第三季度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千方百计推动非主业项目尽快退出”,以帮助城市俱乐部“减负轻装上阵”,推动城市俱乐部高质量发展。随后,北京供销社再次上架北京人寿,股权转让比例从4.99%提高到13.986%,仍未能实现。
北京供销社并不是唯一想转让北京人寿股权的股东。2021年,北京人寿的另一大股东韩建集团也计划出售股份。然而,汉建集团与潜在受让方厦门易刚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君创投资有限公司的纠纷甚至闹上法庭,导致其所持京人寿股份被质押或冻结。
此外,北京人寿的另一股东恒主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曾试图在2021年出售其持有的近5%股权,但同样因为诉讼而未果。目前,这笔股权仍被冻结。
北京人寿成立于2016年12月,2018年2月正式开业,注册资本28.6亿元。北京人寿因其名字和股东背景而备受关注。公司创始股东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社会企业。然而,这些要素并没有给北京人寿带来盈利,2018年至今共亏损8.92亿元。
截至2024年一季度,北京人寿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96.01%和183.39%,而根据预测,今年二季度北京人寿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预计将分别降至87.96%和173.73%。
为增强公司偿付能力,北京人寿于2021年至2022年分三次发行“5+5”期限的资本补充债券。上述债券共计14亿元,初始票面利率定为5.5%。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节省利息成本,公司会选择在第五年末不行使赎回权,否则票面利率会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0个基点。
不过,北京人寿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不行使赎回权。在利率下降的当下,也反映了公司在资本补充上的压力。
外资加码中国保险市场。
也有华泰保险的股东想离职。近日,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中广核以7200万元的价格(占总股本的0.16%)公开出售其持有的660万股华泰保险股份。
近一年来,东风汽车集团、中国铝业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家央企先后出售所持华泰保险股份,均为“清仓”转让,但均未完成。此外,4月24日,中国华电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挂牌转让其持有的16552.8万股永诚保险股份,总股权为7.6%。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股东退出一方面受“退款令”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保险企业经营的困境。
6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SASAC)扩大会议强调,原则上不允许所有* *企业设立、收购或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主营业务产业效应不大、风险外溢性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允许参股或增持。在此背景下,中央国企将清理出与主营业务协调性较低的金融股权,有利于聚焦主营业务,优化资产结构。
北京联合大学金融系教师杨对界面新闻分析指出,在保险公司的股权供给方面,近几年央企回笼资金的顺序以及在保险行业大踏步前进的房地产公司本身遇到资金困难,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股权供给,减少了需求。近年来,“偿二代二期”的实施提高了保险公司对资本金的要求,很多公司都有增资扩股的要求。然而,保险行业正在转型发展,保险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市场上保险行业上市公司的估值也在逐年下降。
星途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对界面新闻表示,保险公司股权冷淡的背后,是市场对保险公司自身价值的判断,以及对未来业务发展的预期。目前投资端,利率中枢下行和房企股权债权表现拖累保险资金收益率。此外,保险公司股权交易对投资者的限制远多于单纯的股票交易,因此各种不利因素在股权交易中会进一步放大,使得保险公司股权交易遇冷。
然而,在部分央企股东打算离开的时候,外资正在加码中国保险市场。
5月11日,中国石油集团资本有限公司将中意财险51%股权转让给中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批;5月20日,比利时杰夫保险国际有限公司以10.75亿元认购太平养老增发股份。交易完成后,杰夫将持有10%的股份;6月4日,前海再保险发布公告称,公司10%的股权被英国保诚国际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拿下;6月24日,国民养老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新股增资的方式引入安联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
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境外保险机构在华设立营业机构67家,代表处70家,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2.4万亿元,占国内保险业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