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要跟着专项债项目走
今年我国新增专项债务规模达3.75万亿,实施绩效管理意义重大。目前,围绕地方政府债务绩效管理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仍面临诸多挑战。接下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评估质量,在深度和准确性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合作机制。
据财政部最新统计,截至11月30日,全国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55万亿元,发行进度95%。当这些宝贵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各地的各种项目中,如何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真正释放短板的稳增长效应?对此,业界已达成共识——牢牢抓住绩效管理这个“牛鼻子”。
各地加快探索步伐。
“地方政府债务是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范围。今年全国新增专项债券规模达到3.75万亿元,实行绩效管理意义重大。”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金融学会绩效管理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白景明告诉记者,对地方政府债务绩效的分析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切入:从宏观角度看,主要考虑其逆周期调节效应和短期稳增长效应;微观层面根据资金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融资绩效和资金使用绩效。
2018年,中共* *和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力争用3至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此后,围绕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绩效管理的探索步伐不断加快。例如,2018年,陕西省出台《政府债务管理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在全国率先启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今年,长沙市财政局将绩效评价范围扩大到专项债券领域,覆盖2018年至2019年市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评价金额超过80亿元。
今年下半年,山东省财政厅组织了鲁南高铁(曲河段)专项债券项目绩效评价。这也是山东省首次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涉及省级政府专项债券31.28亿元。山东省也于近日出台了《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将评价结果作为分配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的重要参考。
不少地方还创新机制,将专项债券的绩效管理不断延伸到前端。如合肥允许省评标库专家和业务骨干参与联审,从专项债务项目建设内容是否符合专项债务支持领域、项目前期是否成熟、项目收益测算是否科学合理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严格把关。
“从实践来看,政府债务绩效管理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应有之义。”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雍正认为,政府债务绩效管理应遵循讲绩效、防风险、权责对等、借还匹配、全程跟踪压实责任、公开透明、加强监督的原则。
努力解决多重挑战。
专项债周期长,环节多,要准确科学地管理其绩效并不容易。"怎样才能避免只会增加工作量的形式主义?"“如何才能让评价指标与项目准确对应?”“如何评价财政资金对多种资金来源的‘混菜’项目的作用?”记者在与多位业内人士交流时,听到了这样的疑问。
财政部监督评价局绩效评价二处处长刘慎峰表示,从近几年的审计和会计监督来看,地方政府债务还存在重融资、轻偿还、债务与项目期限不匹配、资金闲置浪费等问题。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迫在眉睫。地方政府债务能否发挥预期效果,关系到我国财政的长期预算平衡,关系到能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税源。
“目前一些地方的政府债务绩效评价主要是对债务管理的考核,有些是对具体债务项目的绩效评价。如何围绕地方政府债务‘借与管’建立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价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刘慎峰认为,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绩效管理已经铺开,但仍需进一步提高评价质量,在深度和准确性上多下功夫。
在* *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看来,专项债务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仍面临多重挑战。比如,如何平衡项目建设的跨年度性和财务绩效评价的年度性;如何事前做好项目绩效评价的选择和指标设计;制定绩效目标时如何做好部门间的配合?
同时,不同的专项债项目具有不同的行业属性,科学准确的绩效评价需要更专业的人才团队的支持,这在目前来看还是一个短板。此外,公众满意度是惠民补短板专项债的重要衡量标准。如何具体设置这个指标,如何大范围、准确、高效地获取价值观和观点,也是一个难点。
绩效监管要更加精准科学。
难题需要通过实践探索来解决。“要加强前期绩效评估,从源头上做好绩效导向的项目认定,进一步完善覆盖项目全周期的信息公开机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研究委员会秘书长王认为,要利用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管理信息平台,促进项目信息精细化、透明化,大力提升平台的数据统计分析和绩效信息可视化能力,为绩效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专项债的绩效评价应坚持‘一般’与‘特殊’相结合。在绩效覆盖所有专项债券项目的前提下,汇总具有全面覆盖性和通用性的评价指标值,构建不同地区、不同项目、不同时段可比的绩效目标和指标库。”王对说道。
业内人士也建议进一步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合作机制。“我们应该加快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项目的绩效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操作指南、通用绩效指标框架和绩效指标模板。”雍正建议,推进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项目绩效管理全覆盖。同时,要加强与人大、监察、审计机关的协调配合,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安全和效率。
目前已有多家第三方机构积极参与专项债券的绩效评价,并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据郑恒房地产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莉介绍,面对专项债务项目的多主体特征,他们专门设立了两套指标,一套针对项目主管部门,即地方政府,重点考察其管理专项债务的能力;对于项目实施单位来说,重点是提高专项债券的绩效,提高项目运作效率。面对多源“什锦”专项债务项目,他们也是化繁为简——在衡量项目的效果和效益时,以总投资为准。
使专项债券的绩效评价简洁明了,便于操作,也是多方的共识。多位专家认为,专项债务项目审批涉及多个部门,在委托其他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特别是事前绩效评价时,指标应简明扼要,抓住关键。
“在产出指标的设置上,产出数量和质量指标要充分体现行业特点。指标的设定应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成本。”温来成认为,在设置绩效指标时,要注意经济指标要体现项目的还本付息能力,生态指标要与项目性质相一致,社会指标要体现项目建设的重点。(记者董碧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分享给更多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