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将满一年,消金公司参与度怎么样?
界面新闻记者|曾杨林
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启动一年。什么是消费行业的参与?
12月1日,银登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有不良贷款转让账户的机构统计表》显示,开展业务的31家金消公司中,有21家开设了不良贷款转让账户。
【/h/】2022年12月30日,银登中心公布《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扩大试点金融机构范围,将消费金融公司纳入其中。
从第二批试点机构的参与情况来看,新纳入试点范围的消费金融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的比例仍然较高,超过三分之二的消费金融公司开立了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包括捷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
关于涉及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的公司,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截至12月5日,共有8家公司从事该业务,占已开户公司的近四成,包括捷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宁银消费金融、金诚消费金融、尹蓓消费金融、南银法霸消费金融。
界面新闻记者关注到,目前,招联消费金融、即刻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等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均未开展不良贷款转让业务,仅兴业消费金融开设了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
从业务发展情况分析,2023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发起不良资产转让项目14个,涉及债权(未偿本息合计)近213亿元,资产超170万,其中中国银行消费金融发起不良贷款项目最多,共计4个。
值得一提的是,捷信消费金融转让的不良资产金额最大,达198.14亿元,占全部不良资产的90%以上,资产数量也最多,约为167.9万。其中,捷信消费金融2023年第二期个人消费信贷不良贷款转让项目(以下简称“二期资产包”)是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启动以来,小金公司发起的最大一笔不良贷款转让。
具体来看,不良贷款约169.76亿元,占消费品行业不良贷款的79.7%;涉及资产数1441969笔,占消费品行业不良资产总数的84.3%。在该资产包中,单个借款人最高未偿还本息余额约为21.42万元,借款人平均未偿还本息余额约为1.34万元。这个不良贷款资产包的起拍价只有7.38亿元,仅为债权金额的4.35%。
据财新报道,捷信消费金融第二个资产包最终被浙江浙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拿下,起拍价7.38亿元。这一资产包中的部分资产实际上是捷信消费金融的巨额不良资产,由浙商资产“以租赁方式”收购。
从不良贷款试点的整体情况来看,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的增长也促进了该业务的整体增长。银登中心公布的2023年三季度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全部试点机构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规模为493.2亿元,同比增长343.9%,超过2022年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规模。业务规模激增的背后,消费金融公司成为主要推手。
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业务占比43.6%,业务规模170.5亿元。其中,上述捷信消费金融发起的第二个资产包占大头,占三季度所有试点机构不良资产转让业务的34.4%。
截至发稿时,银登中心仅公布了三期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项目的转让结果。其中,辽宁福安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得2023年中邮消费金融1期和2023年尹蓓消费金融1期不良贷款包,合计未偿本息约4200万元,天津滨海郑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得2023年金诚消费金融1期不良贷款包。但银登中心并未公布最终交易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