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服务强监管防风险 金融“活水”支持实体经济

ze1年前默认904

回顾2023年,多项涉及金融监管的机构改革陆续实施,给金融工作带来了新的局面和氛围。在监管的引导下,金融“活水”不断流入实体经济,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铺平道路。

展望2024年,优化金融服务、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风险有望形成金融工作的大背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的定向政策工具有望陆续出台;围绕消除监管空白区和盲区,更多行业标准文件有望准备就绪;针对中小银行的改革,更多的方案和措施呼之欲出。

优质服务: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在广西柳州瑞普塞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的制造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快速运转。经过涂布、卷绕、注液、涂层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生产出新能源动力电池。

瑞普塞克首席财务官李学林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家成立不到两年的年轻公司,正在建设瑞普塞克20Wh动力电池项目,该项目可实现20Wh/年的电池单体产能,兼顾动力电池单体和储能电池单体的生产。

电池生产的背后,是“隐形”金融的默默支持。据中国建设银行工作人员介绍,上述项目总投资45.42亿元中,有30亿元来自银行贷款,占比超过60%。“我们的工厂从建设到投产只用了9个月左右,超出了行业预期。没有背后的资金支持,它不可能有这样的速度。”李学林表示,该项目于7月中旬投入试生产,目前正处于产能爬坡期。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0亿元。

管中窥豹。2023年,金融机构会在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大量资源。以工行为例。截至9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超过3.7万亿元,同比增速超过20%,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39%。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速45%;绿色部门贷款同比增速超过30%。

整体来看,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将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实现了“量增、面扩、价降”。

-从“量”来看,对实体经济的贷款规模在增加。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余额234.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从“面”上看,金融资源继续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截至三季度末,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22.5%;小微企业普惠贷款增加4.8万亿元,同比多增9754亿元。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融资余额增速超过30%。

-从“价格”来看,贷款利率持续下降。作为贷款利率的“定价锚”,LPR今年继续下行,一年期LPR年内下降20个基点。“9月份,中国新增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2%,创历史新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雷璐近日表示。

展望2024年,更多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工具值得期待。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高瑞东对记者表示,支农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有望进一步加大,新的定向政策工具有望陆续出台。

强监管:“长着刺的牙齿”打击违法行为

违反高管准入管理相关规定,违规发放M&A贷款收购保险公司股权,发放大量贷款持有银行不良贷款,并将贷款资金用于偿还银行理财融资...12月1日,一张开给中信银行的“天价”罚单被公开。罚单显示,该行总行及分支机构被罚款2.2亿余元,涉及56项重大违法事实。

当天,金融监管总局一次性开出22张罚单,罚款总额超过3亿元。“天价”罚单表明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违规行为零容忍。

这种态度在2023年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中是一致的。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共处罚银行、保险机构2978家,处罚责任人5512人,合计罚款63亿元。罚没金额已远远超过去年全年。2022年,原中国银保监会没收银行保险机构资金28.99亿元。

处罚力度的升级体现了金融监管的决心。“未来,我国金融强监管、严监管的局面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在此背景下,金融发展将更加规范有序。”智联招聘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金融监管部门在严格执法、敢于亮剑的同时,也与时俱进完善监管规则和金融法治,相继出台了一批重磅文件。比如,《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明确了信托的“三级分类”,成为信托业转型的标志性文件;《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价办法》出台,为实施差异化监管奠定了良好基础;被称为“中国巴塞尔协议III”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颁布旨在促进银行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各种重磅文件的出台,对金融行业的影响非常深远。以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为例,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田认为,它将“至少影响银行业未来十年的发展”,有利于促进银行资本节约,甚至促进银行业完善数据模型和信息系统,推动数字化转型向深度应用发展。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望继续出实招,见实效。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预计,在监管机制提速的要求下,围绕取消监管空将会出台更多的行业标准文件。同时,随着中央监督机制的进一步理顺,* *与地方监督的协调有望进一步加强,为更有效的“强监督”奠定制度基础。

风险防范:瞄准重点领域,攻坚克难。

风险防控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今年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关部门瞄准精准拆弹,重点攻坚,多项政策措施积极落实。

纵观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山西、河南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获批筹建,辽宁农村商业银行获批开业,云南、辽宁、新疆相继推进省(自治区)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年内,超过120家中小型银行进行了股权变更...通过兼并重组,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和风险控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风险的扩散和蔓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金融监管部门将“认房不认贷”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稳步降低首套房贷利率,大部分贷款已调整到位;扎实落实“金融十六条”...最近,围绕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双方,新的政策仍在不断发布。从需求端看,上海、北京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下限,促进刚需和改善型住房需求进一步释放;从供给端看,在“三个不低于”的要求下,多家银行召开座谈会,满足房企尤其是民营房企的融资需求,加快民营房企审批贷款的落地。

总体来看,各项防控风险措施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数据显示,第二季度,高风险银行的数量仅为300多家,资产占所有银行的比例不到2%。截至三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展期余额同比增长183%,商业银行出具保函替代预售监管资金余额同比增长80%。

风险防控很难一蹴而就。“下一步是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指出,推动“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公司一策”制定风险处置预案。"

中国人民银行书记、行长潘透露,目前高风险机构相对集中的少数省份正在制定和实施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的改革方案。

对于房地产市场,高瑞东认为,未来仍需支持房企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解决短期现金流问题;同时,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金融支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

把它变得极其困难,尽量做到尽可能远。面对金融风险的隐患,金融监管将继续寻求。业内预计,金融业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大力度推进风险处置,进一步减少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降低风险水平,化危为机。

相关文章

做好五篇大文章 光大证券再度助力中核汇能成功发行43.61亿元新能源类REITs

10月29日,光大证券作为主承销商助力中核汇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汇能”)在深交所成功发行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募集资金43.61亿元,其中优先级发行规模为43.6亿元,期限20年(...

交易热情不减 多家券商披露股份回购最新进展

  日前,西部证券、华安证券双双披露股份回购最新进展,截至2025年1月末,2家券商合计斥资超1.6亿元(不含交易费用,下同)回购股份;湘财证券母公司湘财股份发布公告称,截至2025年1月末,公司已...

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参与“双11” 助力释放消费潜力

  “双11”来临,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积极参与其中。《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双11”期间,消费金融公司纷纷推出了各式优惠活动。   整体看,消费金融公司正通过分期免息、创新互动玩法等方式和多样化...

民生银行ESG评级升至AA级

近日,国际权威指数机构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中文为“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英文为“MSCI”)公布了2023年ESG评级结果,中国民生银行最新ESG评级跃升两级至AA。MSCI评级报告显示,民生银行...

海内外资本互动加速

第一批投资沙特阿拉伯市场的基金在中国出售,第一个a股指数前往欧洲五国,国内企业加快全球融资...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走出去”和“引进来”频繁。种子在曲折中生长,河流在曲折中流动。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