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全方位追责紫晶存储案,中信建投等四家中介共交纳承诺金12.75亿元
界面新闻记者|张
“对欺诈发行零容忍”对市场的震慑力很强!
12月29日,证监会公布,前期科创板首例欺诈发行案“紫晶存储”因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被立案调查,“首恶”受到严惩。对中信建投等4家中介机构实行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保护了投资者利益。
证监会表示,根据《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四家中介机构应当分别履行以下承诺,以纠正涉嫌违法行为,赔偿相关投资者损失,消除损害或者不良影响,具体完成以下加纳承诺,自查整改。
先交承诺款。四家中介机构应支付的承诺金额合计约12.75亿元,其中10.86亿元已通过前期垫付程序支付给投资者。
此外,4家中介机构可能被依法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共计1.77亿元。其中,中信建投应支付1.14亿元,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应支付3523万元,广东恒一律师事务所应支付2352万元,荣成会计师事务所应支付440万元。
二是进行自查整改。四家中介机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采取内部惩戒措施,加强合规风控管理能力,切实提高执业质量,并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书面整改报告,由中国证监会验收。
据证监会消息,为提高执法效率,及时赔偿投资者损失,尽快恢复市场秩序,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实施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承诺制在行政执法中的优势充分体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短短两个月,16986名投资者获得10.86亿元赔偿,占受损总人数的97.22%,赔偿总额的98.93%。
第二,涉嫌违法的当事人受到了严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近日,紫晶存储实际控制人郑牧及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罗铁伟因涉嫌欺诈发行证券罪已被梅州市检察院批准逮捕。四家中介机构不仅要付出12.75亿元的经济成本,还需要按照证监会的要求进行自查整改,才能压实中介机构作为“把关人”的责任。
三是实现了行政执法与民事赔偿的有效结合,节约了社会资源,提高了执法效率。
第四,通过对违规者的惩戒性警示和对投资者的高效赔偿,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净化了市场环境,稳定了市场预期和信心。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资本市场“毒瘤”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危害市场秩序和金融安全。证监会推动对欺诈发行等违法犯罪行为实施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处罚,形成有力震慑。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对资本市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运用多种执法手段,包括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惩治欺诈行为,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强化中介机构责任,确保注册制行稳致远。